2023年12月4日,是第十個國家憲法日。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設立國家憲法日,目的在于紀念現行憲法的誕生,弘揚憲法精神,樹立憲法權威,培養社會公眾崇尚憲法、服從憲法和遵守憲法的意識。 國無法不治,民無法不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全黨全國要以憲法為根本活動準則,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不斷提高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水平。”廣大黨員干部理應帶頭尊崇和執行憲法,始終堅定憲法理念,用實際行動維護憲法尊嚴,真正做到將憲法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常懷敬畏之心,根植法治信仰。“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恰逢第十個國家憲法日,也是我國現行憲法公布施行四十一周年,廣大黨員干部要切實增強法治理念,于個人層面,要秉持“錙銖必較”的學習精神,摸透、悟通每一個法律條文,不忽視、不放過每一個法律細節,將學習憲法作為一項終身事業,于社會層面,黨員干部要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大力弘揚憲法精神,凝聚憲法至上的社會共識,讓法治信仰融入每個人心中,讓積極主動學法在社會上蔚然成風。 守好法律底線,篤行廉政擔當。“正人者先正己,律人者先律己”,黨員干部的個人形象直接關系到黨和政府的權威與公信力。要想塑造風正氣清的社會氛圍,做到全民守法,黨員干部當從自身做起,自覺遵紀守法,強化理論武裝,以理論上的清醒保證政治上的堅定,筑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思想堤壩,不斷提升修養、強化約束、增強本領。正如習總書記所強調:“從小事小節上守起,正心明道、懷德自重,勤撣‘思想塵’、多思‘貪欲害’、常破‘心中賊’。”做到在自我約束中實現自我完善,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 堅持依法辦事,共建法治社會。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好的法規制度,如果不落實,就會成為“稻草人”、“紙老虎”。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干部,更要注重依法行政、依憲執政,在日常工作中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將法規轉化為內生動力,不斷提高工作質量與水平。在基層工作中,我們的服務對象大多是對法律常識知之甚少的中老年人,因此,普及憲法成為了基層工作中的關鍵一環,唯有黨員干部辦事依法、帶頭用法,才能讓群眾將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作為自覺選擇,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回顧中華民族百年征程,從“法制”到“法治”,憲法都在其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廣大黨員干部當以“國家憲法日”為契機,筑牢社會主義大廈“憲法根基”,推動憲法成為規范國家政治生活的“最高準繩”,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匯聚磅礴法治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