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第四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在上海開幕,本屆展會面積首次超過10萬平方米,共有32個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企業、國內12個省市65個地級市參展,參展單位數量超1500家,展商數量創歷史新高 。展會現場用數字文化技術展示文化生活新內容,讓人耳目一新。 傳統文化與科技的邂逅,使數字化技術為傳統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讓古老之美在數字世界中綻放。在文博會現場,越來越多的文旅場景,運用數字科技,宣傳以沉浸式互動體驗為特征的文旅新產品。在江蘇展館內“大運河元宇宙空間”,采用AI數字建模技術,呈現一種似真似幻的感受。邁近新時代,傳統文化創新發展,數字化、網絡化,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技術展現出強大優勢,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出了新活力,講出了新故事。通過虛擬現實技術,我們可以身臨其境地參與傳統文化的體驗,不僅增加了樂趣,也促進了傳統文化的傳承。 文化創意與手工藝的融合,賦予了作品鮮活的生命。盡管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新時代機械已經基本替代人工,但手藝人仍不可被替代。在文博會內,淮南展廳內壽州陶瓷既傳承了中國傳統的手工藝術也通過創新煥發了新的生命力,體現了淮南對非遺文化的重視。貴州繡娘文化公司走出了一條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大學生設計師的創意和繡娘高超的手工技藝融合,既能解決非遺的有序傳承問題,又使傳統手藝迸發新的活力。手工藝的技術傳承不僅是為了保留和弘揚傳統文化,更是為了滿足人們對美的需求,同時也對經濟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好風憑借力,正是揚帆時。我們年輕人有活力,有思想,敢闖敢試,所以更應該自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與時俱進、勇于創新,不斷挖掘傳統文化,用現代技術演繹傳統文化,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青春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