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夜校熱”話題沖上互聯網熱搜。“夜校”是個自帶年代感的概念,原本是20世紀80年代在職學歷再教育的場所;如今的“夜校”課程布置豐富且實用,符合現代潮流,最近更是火熱“出圈”,倍受職場青年追捧,北京、廣州、西安、長沙、深圳等地的夜校甚至一課難求。這一現象的出現不僅反映了夜校的與時俱進,更體現出當代青年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社會文化自信、文明水平、藝術修養的提升。 夜校的惠民性與高質量助推“夜校熱”。一方面,夜校涵蓋了形體芭蕾、京劇、非遺面塑、女子防身術等有趣、實用且覆蓋面廣的課程,且學費定價低,課程“性價比”高,彰顯了公共文化服務的惠民性,從需求出發設置課程,多元化供給青年群體文化需求。另一方面,“夜校”的師資經過遴選,教學專業性強,教學內容準備足,教學質量有保障,能在保證學員興趣的基礎上切實提升學員能力。夜校的轉型發展體現了公共文化服務的與時俱進,惠民性與高質量并行的夜校盤活文化資源,為全民學習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青年群體的精神生活追求需要“夜文化”。“白天努力賺錢,晚上學藝解壓”成為不少上班族豐盈精神文化生活、緩解焦慮與壓力的“調劑品”。社會競爭之下,青年群體處于的生活狀態和職場環境相對緊繃,“夜校”輕松和諧的氛圍給下班后的青年人以舒展心靈、富足精神的出口。“上夜校”是青年群體在物質滿足基礎之上的自我追求,當代青年對精神生活的追求更勝往昔,利用下班后的“夜生活”來增長技能、拓寬視野、充實生活,這一需求正好和夜校的內容價值相契合,夜校成為青年群體體驗“夜生活”,豐富“夜文化”重要場合,“夜校”這一“成年人的少年宮”的火爆也是情之所趨、理所當然。 學習型社會建設帶動新時代“夜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在新時代,建設學習型社會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途徑。終身學習并不是追求功利的考證、升學,而是為了文化自信、文明水平、藝術修養的養成,處于兩個大變局之中的當代青年,更需要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充分利用夜間時間及空閑時間進行學習,在學習型社會的建設中感受是終身學習的魅力。 夜校的走紅,在于它契合同青年群體的內在需求,在于青年人樂于并且有渠道參與夜校學習。相比于物質食糧的“有用之用”,夜校學習曾被稱為“無用之用”,而在如今的生活中,精神食糧同樣不可或缺,它讓我們得以追求更加完善、全面的自我,也推動著社會向學習型社會的轉型,“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