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檢察院、住房城鄉建設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11月13日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開展無障礙環境建設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等有關情況。三部門以法律為切入點,體現人文關懷,為特殊群體遮風擋雨。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就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加強殘疾人和老年人等群體的權益保障、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作出一系列決策部署,無障礙環境建設也被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相關專項規劃。 無障礙環境建設是國家文明的體現,也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無障礙設施建設問題是一個國家和社會文明的標志,我們要高度重視。” 根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推算,中國目前各類殘疾人總數為8296萬人,占全國人口總數6.34%。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起步之年,國家出臺相關法律,不落下任何人,攜手奔向向更文明、美好的未來。 無障礙環境建設旨在關愛特殊群體,是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和保障人權的重要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權益。通過立法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必須強調通用設計、廣泛受益,以推動建設惠及全體社會成員的無障礙環境為目標,成為切實提高無障礙環境建設質量的有力保障。中國式現代化共同富裕必有無障礙環境建設的重要助力,展現黨和國家對人權保障、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人文關懷。 乘多方力量東風,無障礙建設提速,讓人民生活更加溫暖。無障礙環境建設,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依靠一方力量遠遠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制定無障礙環境法律,三部門共同發力維護殘疾人群體,發揮示范作用,帶動行業及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成為無障礙事業發展的“燃料”。同時,加強無障礙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建設,推動無障礙環境共建共享,以人為本,通過法律、標準、規定、政策協同配合、完善監督管理,讓無障礙環境建設“零距離”落實到相關群體。 無障礙環境相關法律的出臺、實施讓無障礙環境建設體現到細節處、細微處。但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無障礙環境建設既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項涉及多部門、多方面的系統工程,它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