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省政府召開“以學促干、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介紹解讀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最新印發的《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行動方案》。方案詳細回答了“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是什么、怎么建、如何保障等問題,為江蘇省打造“水韻江蘇”特色文旅品牌的道路指明了方向。 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離不開文化輸出,江蘇是文化大省,豐厚的傳統文化資源正是江蘇省得天獨厚的優勢。蘇州的刺繡,揚州的玉雕,無錫的泥人……這些文化資源不僅代表著江蘇乃至整個中國的文化精髓,更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多元性和獨特性。飽含著濃郁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資源同時也是促成江蘇成為旅游大省的養分,是吸引國際游客,打通江蘇開放之路的“金鑰匙”。培育好吳文化、金陵文化、淮揚文化、楚漢文化于一體的地域特色文旅品牌,打造江蘇特有的文創產品,構建起江蘇文旅全產業的脈絡,加強江蘇文旅市場的推廣力度,擴大“水韻江蘇”文旅金字招牌的影響力。用文化塑造旅游,用旅游帶動開放,用開放促進經濟發展。 至金陵觀景,才知“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見二十四橋,才懂“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以旅彰文,彰顯江蘇豐厚的文化底蘊。每一位游客都是交流與開放的見證者,每一位游客都是優秀文化的宣傳者。旅游是一種探索世界的行為,是當今時代傳播文化、展示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人們了解文化、認同文化的特殊方式。近年來,江蘇不斷打造“水韻江南”文旅招牌,擴大文化影響力,以各地、各景點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和獨特的審美魅力吸引著游客前來參觀,讓游客來到江蘇,了解江蘇,感受江蘇的特殊文化內涵,認識到江蘇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彰顯文化自信。 一直以來,江蘇省都十分注重文化的創新發展。在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通過與現代元素的結合,將傳統文化進行再創造,使其更具時代感和現代感。比如,打破蘇繡“傳女不傳男”傳統的“姑蘇繡郎”張雪與清華美院信息藝術設計系副教授米海鵬合作,首創國內第一幅“非遺+科技”的動態交互蘇繡作品《錦繡蘭蝶》。此外,百戲盛典也進一步促進了各地對戲曲藝術重視程度的提升,推動戲曲融入生活,讓更多人共享傳統戲曲魅力和“水韻江蘇”的美好。 將看不見的文化資源轉化為看得見的經濟效益,讓游客來到詩中的遠方,從遠方感受詩意。江蘇省通過發掘傳統文化資源并建設特色文旅品牌,不僅展示了其獨特的文化魅力,也推動了地區經濟的發展。通過加強對歷史古跡的保護和開發、對民俗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揚和利用等措施,打造出一塊與時代相契合的文旅品牌,向世界展示了江蘇的開放包容與“水韻江南”之美,助力江蘇建成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