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日均快遞業務量已超3.3億件,由此產生的大量寄遞數據,給個人信息保護帶來嚴峻挑戰。為此,快遞行業正加快推廣應用隱私運單,通過加密處理等技術手段,給快遞個人信息加把“安全鎖”。 快遞行業暴露出的隱私安全隱患,為身處數字時代的人們敲響了警鐘。個人信息作為一種寶貴資源,在數字時代具有巨大的重要性和價值。商業活動、市場推廣和精準廣告等領域廣泛應用了個人信息。通過收集和分析個人信息,企業和機構能夠更好地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喜好,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和產品。然而,這種便捷的個性化服務背后潛藏著個人隱私泄露和濫用的風險。一旦我們的敏感信息落入不法分子之手,可能導致經濟損失、身份盜用和信用受損等嚴重后果,發展至一定程度甚至對國家信息安全起到消極影響。 嚴法善治助推動信息安全。大數據作為發展現代經濟社會的重要動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個人信息的安全問題事關民生、社會乃至國家安定,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紛紛將數據安全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并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加以治理規范。在我國,國家也陸續制定、出臺《數據安全法》、《網絡安全法》,以保障網絡空間安全與數據安全。同時,出臺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則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保護個人數據,防止個人信息落入不法分子手中,讓人民免受無妄之災。 以人為本維護信息安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國家網絡安全工作要堅持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保障個人信息安全,維護公民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 突出為民宗旨,注重人民隱私、重點培養信息安全意識,是網絡安全的應有之義。要加強個人信息安全保障,維護公民在網絡上的合法權益,打擊侵犯人民群眾利益的違法犯罪行為,增強人民群眾在網絡空間的安全感。人民群眾要堅持依法管網治網,深入學習宣傳《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等重要法律法規,政府有關部門加強面向人民群眾信息安全宣傳工作。 以科技為盾保障信息安全。在數字時代,在這個技術不斷更迭的大環境下,有些網絡信息保護技術已然落后,應當進一步運用新科技手段加強對數據信息的保護,與網絡安全領域耕耘已久的國家學習交流,加大相關領域的研究力度,同時,政策上鼓勵企業進行該方面的研究與開發。不斷創新發展和完善適應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理念和技術手段,構建全社會覆蓋、多層次服務的良好網絡空間,打造誠信、文明、可控的網絡環境。 飛速發展的數字時代帶給人們便利,致命的隱患卻如影隨形,國家重視網絡信息安全給人民撐起保護之傘,人民應當同不斷更迭的網絡技術一般與時俱進多措并舉保護個人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