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首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在重慶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大會致賀信,闡明了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交流,助力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一帶一路”倡議,根植于歷史厚土、順應時代大勢,源于中國、屬于世界。“十年櫛風沐雨,十年春華秋實”,十年來,“一帶一路”建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始終牢記初心使命,逐步深化科技合作,錨定更高目標,朝著更高質量的發展方向不斷邁進。 牢記初心使命,促進成果更多惠及人民。一條路,唯有贏得民心,方能無限延伸。“一帶一路”項目遵循的是經濟學邏輯,而非地緣政治邏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積極推進惠及民生的“小而美”項目建設。修橋梁、打水井、安路燈,解決居民出行難題、飲水需求,最是這些“小而美”“惠而實”的舉措溫暖和凝聚民心。要著力幫助他們解決當下之急、后顧之憂,改善生活條件。引入各方普遍支持的規則標準,以高標準推動各領域合作和項目建設,對接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推動各國實現可持續的經濟增長。 深化科技合作,提高各國風險應對能力。在當今世界,科技創新越來越多地成為世界經濟恢復與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力量,越來越多地成為世界各國改善民生、解決各種挑戰的關鍵。科技合作是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與相關共建國家堅持把科技人文交流作為重要根基,把創新平臺建設作為重要載體,把服務互聯互通和共同發展作為重要方向,把開放創新生態構建作為重要內容。共建“一帶一路”源自中國,成果和機遇屬于世界。科技成就是全人類的財富,加強科技創新合作,可以促進國家研發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科技人員的聯合培養,有利于應對全球挑戰。要進一步提高合作的層次,促進世界共同繁榮,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 錨定更高目標,建設更好發展伙伴關系。在新的世界變化和挑戰面前,站在更高起點,積極推進規則、制度、管理和標準的開放,建立雙邊和多邊承認的經濟政策和投資規則等,建立一個完善的發展體制,不斷地創造一個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深化和拓展貿易和投資領域多邊合作,穩妥開展健康、綠色、數字、創新等新領域合作,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推動“一帶一路”實現更高水平的互惠共贏。共建“一帶一路”倡導發展,追求共贏,首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是深入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的契機,要錨定更高目標,堅持以目標為導向、以行動為導向,共建創新之路,同促合作發展,攜手共進,把“一帶一路”高質量建設推向新的高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