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11時14分,搭載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七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由湯洪波、唐勝杰、江新林3名航天員組成,湯洪波擔任指令長。約10分鐘后,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實現航天事業的攻堅克難、持續奮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是航天人在實踐中孕育形成的偉大精神。面對航天事業中的重重挑戰,包括技術難題、資源限制和時間壓力等,航天人時刻堅守初心,以求知求真的態度,致力于突破自我、超越極限,沖破萬難登上青天。幾十年篳路藍縷,“嫦娥”攬月、“祝融”探火、“天和”遨游,向世界展示著中華民族“赴九天,問蒼穹”的豪情壯志。新時代青年更要從中汲取力量,用恒心和毅力,將青春奉獻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管前方的道路有多崎嶇不平,都矢志不渝地前行,堅信理想的火焰永遠不會熄滅,激勵自身攀登更高的山峰,奮力譜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篇章。 以“長江后浪推前浪”的警醒,促進航天事業的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從中國自主研發出第一件艙外航天服“飛天”,到現在木星探測、載人登月、月球基站等新項目的持續開展,基礎軟硬件、虛擬化、數字火箭等核心技術領域在航空事業中的作用顯得愈發重要。因此,只有堅持不斷推陳出新,追求卓越,不依賴于外部技術和資源的供給,我們才能給航天領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推動我國航天事業向著更高、更遠的目標邁進。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新時代青年更要樹立開拓創新的精神,不斷地突破傳統束縛,勇于探索未知的領域,積極響應國家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迸發出來的創造活力投入到偉大事業建設中去,在實踐中歷練,才能將藍圖變為現實,進一步推動國家實現繁榮昌盛。 以“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力量,推動航天事業的團結協作、砥礪前行。每一項航天工程都是規模宏大、高度集成的系統工程,航天人在中央統一指揮和協調下,緊密協作、同心協力,如一艘共舞之舟,將分散的力量匯聚成一股震撼人心的合力,沖破重重困難,逐漸揭開了宇宙的神秘面紗。航天員景海鵬說:“當初瞄準的目標就是1+1+1=1。”只有團結得像一家人,乃至一個人,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般更好地協作發力。在新征程旅途中,新時代青年必須高舉團結的旗幟,強化團結意識、凝聚團結力量。要在黨的領導下堅定信心、勇毅前行,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鉚足一股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一定能在共和國的光輝史冊上書寫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榮光。 “身游銀闕珠宮,俯看積氣蒙蒙。”在無垠的星辰大海中,我們踏上了追尋宇宙奧秘的旅途,星河浩瀚無邊,探索永無止境,靜謐廣袤的宇宙見證著中國式浪漫的勇氣之旅。新時代洪流中,青年干部們要以航天精神為指引,勇敢地面對挑戰,用智慧和創新拓展視野,團結一心、積極向上,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中貢獻赤誠如火的青年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