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雜志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文章強調,黨的二十大提出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重大任務,強調這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歷史責任。用心探尋理論創新“最優解”,方能勇攀“思想高峰”盡覽風景,讓我們一起從理想信念“起步”明方向、從為民初心“切入”聚力量、從時代發展“著筆”見效應,真正推進理論創新不斷向縱深發展,產生入腦入心、見行見效的深遠影響和意義。 文章指出,要始終堅守理論創新的魂和根。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這個重大命題本身就決定,我們決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決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信心底氣的力量來源,更是陶冶愛國心、培鑄報國志的情感所系,在歲月流轉中,傳統文化滋養著我們、引導著我們始終以“海納百川”的開放胸襟接納和學習人類社會的優秀文明成果,這使得馬克思主義有了植根本國的“沃土”,有了發展創新、兼容并蓄的“條件”。所以,從理想信念“起步”明方向,就要充分研讀“理論之書”、品味“古今之理”,自覺把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同傳統文化、我國歷史、百年黨史等結合起來,真正將其聚變為新的理論優勢,在“知所從來”中厚植自信、在“思所將往”中提升認知,真正探尋理論創新“根脈”最優解。 都說“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提煉民間智慧結晶,是讓理論創新的根系深扎于大地的關鍵所在,是聚民智、順民意、得民心的關鍵所在,更是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心圓夢新氣象的關鍵所在。百年非凡歷程,無數人矢志不渝奮斗在“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道路上,他們甘愿犧牲小我、奉獻青春,也要在“初心”深深鐫刻在為民的大地上,不僅創造了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書寫了人民滿意的高分答卷,更形成了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推進理論創新向縱深發展,就要從為民初心“切入”聚力量,在主動拜人民為師中求教實踐“真經”,真正做到置頂“群眾意志”、回應民心期待,讓黨的創新理論煥發“人民性”最閃耀的光輝,真正探尋理論創新的“民心”最優解。 正所謂“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理論創新一定是基于實踐的創新,是從實踐中發現真理、發展真理,并用實踐來實現真理、檢驗真理的過程,這決非是困于一隅的空想浮想,更不是只顧邏輯的自洽自證,是能夠真真正正對解決問題催生思考力、對時代發展產生助推力的強大真理力量。回眸過往,無論是決勝脫貧攻堅、阻擊新冠疫情,還是推進鄉村振興、改革發展穩定,無數事實證明,黨的創新理論只有轉化為指導實踐、推動發展的思想武器才有了更大的價值和意義。所以踏步未來,我們當始終從時代發展“著筆”見效應,以更高格局、更大視野、更廣維度去把握發展脈絡,在踏準奮斗鼓點、找準科學對策、深耕實踐天地中,真正探尋到理論創新的“實踐”最優解。 一個民族要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刻不能沒有正確思想指引。讓我們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傳統文化相結合、與民心民意相結合、與發展實際相結合,真正回答好時代之問、人民之問,以理論創新“最優解”續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