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長三角示范區在生態環境協同保護、推動綠色發展過程中管控不一致、基礎建設不統一、產業布局不協調等問題,同時進一步引領帶動企業提升減污降碳、源頭治理水平,引導示范區行業布局向更加綠色低碳、可持續的方向發展,長三角示范區發布4項制度創新成果,推進綠色共建生態協同保護。 人與自然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生命共同體,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因此,繪就山青、水綠、天藍的美麗生態畫卷,就是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保駕護航。 幾時乘興同尋訪,綠水青山皆堪賞,厚植綠色發展理念。天地與我共生,萬物與我為一。五千年的悠悠文明,積淀了人與自然和諧并存的生態智慧。然而隨著人類文明的快速發展,人對自然取之無度,用之不節,各種災害接踵而至。生態環境不是孤島,牽一發而動全身,必須深刻認識到違背生態規律的危害性,摒棄殺雞取卵、涸澤而漁的透支式發展方式。當厚植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辯證統一觀,不能急功近利、因小失大,要堅守生態底線,順應自然規律,因地制宜,筑牢生態屏障,致力于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格局。 纖纖不絕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矢志環境保護戰略。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生態建設非朝夕之功,無法一蹴而就,而要堅定不移、循序推進;不能做“差不多先生”,三分鐘熱度,而要沉心靜氣、持之以恒。中國人民從來不是屈服困難的懦夫,與沙搏戰半世紀,幾代毛烏素治沙人前仆后繼,在“草上孤城白,沙翻大漠黃”的不毛之地創造了變“沙漠之都”為“大漠綠洲”的壯舉;把一生獻給林場,塞罕壩人矢志不渝,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艱苦奮斗,書寫了荒原變林海的奇跡。生態保護永遠沒有完成時,當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和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堅定“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勁,一代又一代接續奮斗,久久為功,永遠在路上。 綠水青山應有價,千門萬戶笑顏開,深耕綠色生態產業。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建設生態文明是功在當代,澤被萬世的千年大計,從來不是政府或某一部分人的孤軍作戰。要立足當地實際,將自身特色與市場需求相結合,充分依靠群眾,以人民群眾的所需所求為導向,發展生態經濟,在提升綠水青山“顏值”的同時,擴大綠水青山的“附加值”,讓人民群眾從青山綠水中實實在在收獲“金山銀山”。將生態改善與經濟發展相融合,推動鄉村振興,帶動產業興旺,增加農民收益,激發人民群眾的自覺性、主動性、積極性,使生態文明建設活力永葆,動力不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