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秋,習近平主席在訪問哈薩克斯坦、印度尼西亞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十年來,“一帶一路”從深謀遠慮的倡議走向腳踏實地的發展,以一幅細膩嚴謹的工筆畫擘畫了世界人民共同發展的美好前景圖。 古老的絲綢之路,穿越兩千年的時空,架起了溝通古今、協同發展的橋梁,習近平總書記在致2023北京文化論壇賀信中指出,“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優秀傳統文化,自古就有開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胸懷,中華文明歷來贊賞不同文明間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如今,高速發展中的中國愿意和“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一道,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的過程中,不斷形成互惠互利新局面,推動沿線國家的共同繁榮發展。 歷史經驗表明,一個國家能否取得長久發展,既取決于內部環境是否適合發展,也取決于其所處的國際形勢。長期以來,沿線眾多發展中國家,因基礎設施落后制約著與其他各國的互聯互通,形成獨木難支,發展滯緩的惡性循環,中國致力于打通“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之間的交流互鑒,加深區域合作,逐步推動沿線國家尋求發展突破口。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在國際上推行先富帶動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有益嘗試,十年來,各國不斷深化在文化、教育、衛生、體育、旅游等眾多領域深化交流合作,形成了緊密聯系的“朋友圈”。十年來,“一帶一路”共建項目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公路、鐵路、電站、醫院、廠房、高樓,無數基建走出國門,為沿線國家帶來民生福祉。印尼雅萬高鐵正式啟用讓世界驚嘆中國技術的省時、高效、可靠,盧塞爾體育場成為中國團隊在海外“一攬子”方案打造的“國家名片”,南非德阿地區山地上的白色風機為千家萬戶帶來充沛的電力。除了基建本身,于當地采購的原料設備,提供的就業崗位,都將沿線各國高質量發展緊密相連,如今更多的中國建設團隊奔赴“一帶一路”,繼續為沿線各國發展譜寫新篇章。 實踐證明,對外開放使包括中國在內的“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得到充分發展。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45年間中國經濟以年均近9%的速度快速發展,創造了世界發展史上的奇跡,同時,中國大踏步“走出去”,同其他志同道合的國家一道,開展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交流合作,謀求共同的和平與發展。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要貫徹共同發展的理念,堅定不移地推進對外開放,才能使合作國都得到充分、共同的繁榮發展,才能使“一帶一路”的碩果越結越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