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滿載著一箱箱貨物,從義烏走向世界,“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從一個沒有鐵路專線的小堆場,發展成為亞歐陸海聯運中心;各種大型合作交易展會在中國各地開展,為世界經濟復蘇提供更多機遇。回望共建“一帶一路”的十年歷程,成果豐厚,有效提高了共建國家的生活水平,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 同舟共濟,與世界攜手應對風險與挑戰。在第四次科技革命到來之際,人類正面臨著大變革時代,同時疫情的肆虐、經濟的不穩定也不斷沖擊著世界,風險與挑戰并存,更需要人類風雨共擔,攜手并肩應對時代之變。在新冠疫情之際,中國加密了從鄭州到盧森堡的航班,把一箱箱抗疫物資運送到歐洲,搭建了一條從中國到歐洲的生命線。共建“一帶一路”,是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既體現在共同抗擊疫情,也有利于促進經濟恢復。中國堅持穩增長、擴內需,用自己強大的生產制造能力為沿線國家提供物質保障,同時憑借龐大的市場和消費能力,擴大對外貿易,既為沿線國家恢復經濟、提振信心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也通過與世界的貿易交流,更好地滿足了我國人民日益提高的消費需求。 兼濟天下,讓世界人民共享發展的福利。南非山地上的白色風力發電機巍然矗立, 將風能轉化為電能,點亮萬家燈火;印度尼西亞的雅萬高鐵高速動車組飛速馳騁,滿載貨物和旅客,帶領當地人民走向致富道路。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都是中國共建“一帶一路”造福當地居民的動人故事。當今科技一日千里,人類文明社會日新月異,中國已牢牢占據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位置多年,完成了第一個百年目標,取得脫貧攻堅勝利,創造了人類脫貧史上的奇跡,但是我們也注意到,世界上仍有許多國家和地區處于待發展階段,需要其他力量伸出援手。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正是抱著這種與全世界命運與共的態度,中國始終堅持為“一帶一路”沿線人民帶來福祉,把文明發展之光帶到世界各個角落。 文化交流,讓人類文明發出光彩。中華文明綿延不絕,五千年歷史絕無僅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眾多,星羅棋布,各自都有其獨特的魅力。當今世界風云激蕩,在文化領域也是波詭云譎,文化是一個民族立身之本,凝聚了一個民族的精神稟賦和理想信念,也是一個國家發展更持久、更深沉的力量。在參與沿線國家建設的過程中,在和這些國家進行貿易的往來中,不斷深入文化交流,發揮不同文化的特色,融合出符合時代精神的新興文化,引領沿線各國人民的共同追求,讓文化成為手中的利器,一路披荊斬棘,開辟出精神領域的新賽道。 站在共建“一帶一路”十年的偉大成果上,我們再接再厲,促進世界互聯互通,促進沿線國家建設,創造下一個十年的奇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