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近日發布的《關于加快推動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到2035年農村供水工程體系、良性運行的管護機制進一步完善,基本實現農村供水現代化。截至2022年,全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87%,農村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農村人口比例達56%。總體來說,我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已經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但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和提升改造依然是社會廣泛關注、群眾需求迫切的重點民生實事。 針對城鄉供水一體化等規模化供水項目,江蘇省通過政府和企業合作共建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實現城鄉一體化和集中連片供水。將農村供水和城市供水結合,以城帶鄉,可以反哺農村供水。在數字化改造方面,推進水質、水量時事監測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供水工程自動化、信息化程度,加快構建“城鄉供水數字化管理應用平臺”,提高供水智能化管理水平。通過城鄉供水一體化和發展規模供水,解決了大量小型分散供水工程普遍性和區域性水質問題,實現了農村與城市同網、同質供水,統籌城鄉供水一體。 提升水質,打造農村供水“安全網”。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飲水安全工作,將不斷提升農村供水標準和保障水平,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向供水保障轉變。農村飲水安全建設以來,水源地保護、水質凈化消毒與水質監測等工作持續得到水利及相關部門重視并不斷強化。各地需要重點解決水質問題,采用先進設備先進工藝解決氟超標和苦咸水等水質問題,讓群眾喝到既安全又可口的飲用水。水是既是生命之源,又是生產之要,保障農村群眾飲水安全,既是脫貧攻堅的重要部分,又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夯基礎、補短板、強監管,才讓百姓喝上“幸福水”。 積極推動“兩手發力”,在農村供水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農村供水工作,實施了一系列農村供水工程建設。農村供水具有公益性和經營性雙重特征,不能僅依靠財政投入,還要走向市場、激發活力,在強化政府投入和主體責任的同時,充分發揮市場作用。農村供水應以區域或縣域為單元,堅持政府引導,統籌謀劃,充分發揮政府組織協調、宏觀規劃等職能。持續完善水價機制,探索出社會資本參與的配套政策,針對已有的供水工程,采取“企業運營”模式,企業與地方政府簽訂城鄉供水合作協議,企業被授予了供水特許經營權,承擔供水運營管理職責,履行當地城鄉供水基礎設施建設、改造、維護責任。政府和市場的分工協作,才能更好地推進農村供水事業發展,保障農村的供水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