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千里,煙淡水云闊。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省南昌市主持召開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座談會上,總書記指出,從長遠來看,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根本上依賴于長江流域高質量的生態環境。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實施近8年來,沿江省市和中央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扎實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積極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決心之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長江經濟帶發展發生了重大變化。沿江城市通過綠化工程、生態修復、水污染治理等措施為整個流域的生態系統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發展的過程中堅決守住生態環保底線,保持走在前列的良好態勢,展現厚積薄發的澎湃動力,爭當“排頭兵”,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長遠來看,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根本上依賴于長江流域高質量的生態環境。長江發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脈,干流先后流經青海、西藏等11個省級行政區,最終注入東海,干流全長6300多千米,流域總面積180余萬平方千米,孕育了沿江地區6億人民,創造了接近一半的國內生產總值。只有堅持全國“一盤棋”的思路,加強分區管控與上下游地區的統籌推進,凝聚全流域參與的力量,建立合作平臺,推動沿江各地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共同行動,共同承擔責任,才能夠有效凝聚全流域參與生態保護的強大力量,為長江流域的生態保護作出更大的貢獻。 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需要系統性思維和綜合施策的工程,它不僅需要正確的理念引領,更需要實際的規劃和行動來夯實基礎。我們要深刻領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智慧,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同合作,形成一體化的工作機制,確保各項政策和措施的有效實施;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凝聚起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合力;要結合各地的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的規劃措施,切實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的優勢。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有機統一,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效益。 長江作為中華民族現代化歷程的見證者,深深根植在中國人的國家記憶中。長江流域的生態發展,與我們中華民族的興盛和發展息息相關,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擔負起維護長江生態的責任和使命,保護好長江這條江流萬里,潤澤千年的寶貴財富,為沿江城市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為子孫留下一個更加美麗、繁榮的家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