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我國新改建農村公路9.7萬公里,完成全年目標的75%,基本建成了便捷高效、普惠公平的農村公路網絡。農村公路網絡的完善,有利于提升農村公路安全和服務保障能力,推動服務鄉村振興的成效更加顯著,進一步增強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縣鄉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加速了美麗農村交通網絡的完善,更好地服務新型城鎮化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但行路難,修路更難,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新改建農村公路里程約270萬公里,解決了約1100個鄉鎮、10余萬個建制村通硬化路難題,全國農村公路全部納入管養范圍。這些數字的背后,都是勞動人民“遇山開路、逢水架橋”的精神濃縮。一條條寬闊筆直的希望之路,一頭連著農村群眾, 一頭連著致富希望,助推偏遠鄉村羽化蝶變,成為推動一方經濟快速發展的沃土。 道路興,百業興。在當下,“城貨下鄉、山貨進城、電商進村、快遞入戶”,城鄉雙向運輸進一步打通,帶動了百業興旺。為讓農村公路走得好,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聯合發布的《農村公路擴投資穩就業更好服務鄉村振興實施方案》中更是提出“助力鄉村振興五大工程”,探索“農村公路+”新模式,將自然生態、產業發展等元素融入農村公路規劃、設計、建設全過程,著力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鋪就一條特色農產品運輸“快車道”。 在農村路網結構持續完善的同時,也需要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逐步消除制約農村發展的交通瓶頸。要發揮群眾自治作用,大力推廣“路長制”工作,引導群眾自覺參與環境整治,形成人人爭當“宣傳員”“養護員”“管理員”的局面,從而不斷治理農村公路的水平和能力。同時,要打造特色主題路線,積極展開“文明路”“示范線”系列創建活動,確保農村公路“暢、安、舒、美”。通過建立長效管護機制,增長道路使用年限,讓老百姓的致富路越走越遠、越走越寬。 如今,一條條“致富路”通達四面八方,建好用好農村公路,不僅可以縮短了城鄉間的物理距離,還能拉近城鄉群眾間的心理距離。隨著國家交通路網建設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產業發展、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新貌指日可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