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桂飄香,秋意正濃,在此金鳳薦爽,玉露生涼。中秋佳節(jié)滿載著希望與團圓翩然而至,讓秋耕不輟,豐收在望的人民感受幸福的氣息。月色如水,神州之上,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等活動百花齊放,開創(chuàng)出繁榮歡樂的盛世繪卷。各地慶祝的方式更是多種多樣,各有特色,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每逢中秋,金芋飄香,香氣中帶有家的氣息。 每逢中秋佳節(jié),在江蘇南京,人們習慣采摘糖桂花,用糖及酸梅腌制成肥而不膩,甜美可口的桂花鴨,在闔家團圓之際享受風味美食。在安徽績溪,威武的“火龍”發(fā)出歡騰的轟鳴,向長河游去,帶來了無數(shù)歡聲笑語。在四川很多地市,每年中秋,兒童會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流星香球隨風舞動,舞出九月的風華。在江蘇泰興,本地河塘的四角菱、花香藕、樹上摘下的甜柿子、新白果等當季鮮果,中秋之夜,一家老小圍坐一桌,剝菱角、喝宣堡小餛飩、聽老人講述那世代傳頌、百聽不厭的當年本地真名實姓的支前故事。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這是青年時代長年流落他鄉(xiāng)的蘇軾與弟弟蘇轍久別重逢后發(fā)出的感慨。中秋節(jié)不僅有明月當賞,美食當吃,更有家人相伴,攜友與共,值得每個人好好珍惜。相傳李白醉酒撈月而亡,為這位謫仙安排了傳奇落寞的結局,尤記得這位詩仙“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之孤寂,更感到如今家人團圓的日子來之不易,中秋節(jié)為人民幸福增添美麗景色。 月圓之夜,人們的愿望就是國泰民安、國富民強。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古代每逢中秋佳節(jié),則常有離家日久,思鄉(xiāng)懷遠之憾,詩人常有家國憂思之嘆,愛國詩人辛棄疾曾感嘆“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如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綜合國力蒸蒸日上,與日俱進,發(fā)達的交通網(wǎng)絡,人性化的假期讓各地區(qū)人民能夠闔家團圓,避免“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悵惘。遙望浩瀚星空,古時人們心中滿懷期盼,能夠出現(xiàn)載人奔月的“靈槎”。而如今,“嫦娥““玉兔”探索宇宙奧秘,“神舟”“天舟”彰顯著科技風采,在賞月望月之際,人們也會因輝煌的科技成就而驕傲。 在新時代的美好繪卷下,中秋佳節(jié)承載著的不僅僅是月光滿懷,月色如霜的美景,更是中國人的家國情懷。為實現(xiàn)對著月色許下的宏愿,我們更需錨定奮斗目標,久久為功,淬火成金,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但愿人人都能乘“靈槎”,攜親友,在自己夢想的銀河里遨游,為新時代開創(chuàng)新功業(y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