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向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致賀信,“中國愿同世界各國一道,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讓可持續交通發展成果更好造福世界各國人民。”在新時代偉大征程中,中國扎根可持續交通發展,構建互通有無“地球村”,著力打造合作共贏光明未來。 交通是經濟良序發展的推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堅持創新引領,高鐵、大飛機等裝備制造實現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車占全球總量一半以上,港珠澳大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等超大型交通工程建成投運,交通成為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目前我國高速鐵路對百萬以上人口城市的覆蓋率超過了95%,高速公路對20萬以上人口城市覆蓋率超過了98%,民用運輸機場覆蓋了92%以上的地級市。強大的交通運輸系統促進全國各地區人員流動,加強不同地區經濟發展的聯系,由此激發房地產、餐飲、娛樂、旅游等產業的活力,從而帶動各地區經濟發展、帶來可觀的就業崗位。著眼于世界,中國已與128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雙邊航空運輸協定,開通國際航線895條,中國國際海運量已經占到全球海運量的1/3。此外,中國積極推動境外鐵路項目合作,相繼開通了蒙內、亞吉和中老鐵路。可持續交通發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國,帶動各國開展國際貿易,推動世界經濟發展。 相“交”相“通”,緊緊連接全世界人民的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交通是經濟的脈絡和文明的紐帶。中國的現代化之路一直以開放、包容的原則對待全世界優秀的文化,以“交通”為橋梁,與世界各國優秀文化產生碰撞,各國人民眼界得以開闊、精神世界得以富足。從西漢“絲綢之路”開啟中外交流大門,到“一帶一路”推動世界人民共謀發展,再到如今交通可持續發展成果促進全人類合作發展,隨著貿易往來為彼此帶來財富外,文化差異的碰撞無疑讓世界知曉這個東方國家的胸懷之寬廣,讓全人類逐步認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同時,讓中國也領略世界文化之博大,一條條交通路線串聯起來的不僅僅是金錢更多的是各國及各國人民深厚的情誼。 格局打開,榮辱與共,共建美好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世界各國人民普遍參與。我們應該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的共識,共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業。”閉關鎖國求發展的時代已經成為歷史,國家的良序發展、人民的富足生活需要各國協作共贏,穩步發展已成歷史大趨勢。合作共贏歷史大趨勢占盡天時,中國可持續交通發展占據地利,世界各國構建互利共贏美好未來僅差一步之遙——人和。人和即各國、人民貫徹“天下一家”理念,融利己于利他人之中,合作共贏、互惠互利共建秩序、正向發展新未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