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9月20日發布的2023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顯示,我國各學科最具影響力期刊論文數量首次升至世界第1位,高水平國際期刊論文數量及被引用次數均排在世界第1位,這是我黨和國家一直以來實施教育強國、科技強國戰略所結出的豐碩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自改革開放起,教育科技事業的發展就擺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不斷推動教育科技事業改革發展,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豐碑成就。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全國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在校生2.93億人,教育普惠到每個人每戶家庭。高等教育龍頭作用發揮明顯,全國共有高等學校3013所,高等教育毛入學率59.6%,接受高等教育人口超2.4億,高素質人才已然充實到各行各業之中,教育強國建設的路上我們步伐堅實。 科技論文所取得的成績,離不開我國一直堅定不移地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科技創新發展的根本點。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實現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強才能把“命脈”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回顧今年以來,中國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機完成首飛任務,標志著中國航空工業在大型客機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國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并歷時6個月在火星成功著陸,中國的科學探測邁進更高更遠更深處;華為新款手機實現麒麟芯片國產自研,美國針對性“卡脖子”封鎖不再成為桎梏。一項項刷新紀錄、讓人矚目的重大成果,刻畫出科技創新的中國高度、中國深度。 除了要為成績喝彩外,還要看到,在論文向成果的有效轉換上我們還需很大的空間需要努力?蒲猩纤〉玫某晒膬r值最終應體現在現實的應用上,體現在促進產業發展和加強人文關懷上。不能紙上談兵,也要避免離開特定實驗室就無法實現的自限型科研。要推動科技成果有效轉化,就要走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道路,不斷推動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要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導、院校協作、多元投資、成果共享的產學研用體系,摒棄科技創新中的“孤島現象”,使創新成果更快轉化為新質生產力。創新鏈產業鏈是一體雙翼,要依托創新鏈提升產業鏈,打破現有產業鏈的天花板,向科技創新要經濟效益,問產業鏈要高附加值,助力我國科技強國建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