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國家統計局、科技部、財政部聯合印發的《2022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我國基礎研究經費首破2000億元,投入強度持續提升,基礎研究投入取得新突破,國家財政科技支出穩步增加。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能力,將其置于突出位置。在“十四五”規劃中,加強科技創新更是被放在了重要位置。近年來,我國在基礎前沿方向上取得了重大原創成果的涌現,這主要得益于在半導體、人工智能、5G等領域的大量資金和資源的投入。這些投入表明我國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對于推動國家的科技發展和提升國際競爭力具有關鍵作用。此外,科研經費的投入還有助于培養更多的科研人才,提升我國在全球科技創新網絡中的地位,進一步推動我國在科技創新領域的長足發展。 近日,華為再次成為熱議焦點。其最新的Mate60 Pro手機在發布前已在網上銷售,并搭載了經多方拆機研究確認完全自主研發的麒麟9000S芯片。華為麒麟芯片的成功研發,是我國科技界的重大突破,這一突破是建立在華為長期科技研發投入基礎上的。科技經費的投入是高科技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取得領先地位的關鍵。據《2022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我國R&D經費投入總量已突破3萬億元,達到30782.9億元,邁上新臺階;比上年增長10.1%。由于科技快速發展,研發周期縮短,成本增加,因此只有不斷增加科技經費的投入,才能實現科技進步并保持競爭優勢。華為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已成為業界標桿,華為每年都將銷售收入的10%以上投入到研發領域,研發人員數量也達到了17萬人;正是由于這樣的投入,華為才能在芯片領域取得如此顯著的成就。 在科技發展的道路上,每個人的角色都是至關重要的。科研人員可以研究為科技進步提供理論基礎,工程師可以技術創新為科技發展提供技術支持,消費者可以反饋意見為科技迭代提供參考。在這個過程中,公開、透明和包容性是必不可少的,我們需要保證每個人都有參與科技發展的機會,不會因為各種原因被排除在外。通過科研經費的投入,個人可以在科技創新領域獲得更多的鍛煉和發展機會,提升科研能力和創新水平,為個人的職業生涯和學術道路描繪出更加絢麗的畫卷。 科技經費的投入是促進科技進步的基本要素,也是企業和國家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的重要因素。持續增加科技經費的投入,方能實現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發展,進一步提升國家的競爭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