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為主題的2023年國家安全宣傳周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舉行。自從互聯網普及以來,我國的數字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取得積極成果。環顧四周,通過互聯網體驗VR游戲、網絡學院、移動支付、5G技術應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等,帶給我們“萬物互聯”“掌上生活”“智慧家庭”等各種全新體驗。 然而,通過互聯網發生的網絡攻擊、網絡恐怖等安全事件時有發生,侵犯個人隱私、竊取個人信息、詐騙網民錢財等違法犯罪行為層出不窮,網上黃賭毒、網絡謠言等屢見不鮮,已經成為影響國家公共安全的突出問題。尤其今年暑期電影《孤注一擲》的上映,為我們揭開了網絡詐騙的神秘面紗,一個個“有組織”“有紀律”的詐騙組織展現在觀眾眼前。這部電影里,隨處可見反詐騙的廣告,甚至連雞蛋上面,都印有防詐騙警示。加之電影票房的火爆,足以說明詐騙就潛伏在我們身邊。 在互聯網帶來無限便利的年代,我們要步步為營,采取積極有效措施,不斷提高全民網絡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全方位保護個人和社會利益,踏實網絡強國建設之路。 完善法律制度,拉高網絡安全“警戒線”。網絡空間并非法外之地,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事關黨的長期執政,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福祉。近年來,針對網絡安全領域的新形勢、新挑戰,我國接連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等法律法規,為維護國家安全和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在實踐中,要根據網絡安全形勢,持續完善法律制度本身的建設,細化有關規定。同時,深入開展網絡安全法律知識宣傳普及,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網絡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讓每一個網民都成為國家網絡安全的“哨兵”“衛士”。 強化技術保障,筑牢網絡安全“防火墻”。確保網絡安全,技術能力是基礎,防護水平與保障措施欠缺也是網絡安全事件頻發的重要原因。所以要不斷充實技術力量,嚴把網絡安全風險關,全面加強網絡安全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準備。習總書記曾指出:“網絡空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為此,要加強網絡安全人才培養,特別是造就適應新時代需要的復合型網絡完全人才。同時,樹立“大抓基層”導向,積極開展常態化網絡安全應急演練和網絡安全自查,對能源、電力、通信等領域的一線工作人員實行網絡安全培訓,把各類網絡安全專項整治行動落到實處,及時發現潛在隱患、修補安全漏洞,做到關口前移,防患于未然。 堅持以人為本,織密網絡安全“防護網”。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習總書記曾強調,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在這個龐大的信息社會、數字社會,每個人都是數據的生產者、擁有者、使用者,同時也是數字安全鏈條上不可或缺的一環。開展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正是為了更廣泛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構筑起維護網絡安全的銅墻鐵壁。身處互聯網時代的我們,既要主動學習網絡安全知識,注重保護自己的隱私和數據安全,也要自覺成為網絡衛士,為維護網絡安全、國家安全貢獻自己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