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期間,提出一個引人注目的新詞匯——“新質生產力”。這一概念的提出,為東北振興乃至全國經濟的發展指明了新方向,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無限可能。 新質生產力是擺脫了傳統增長路徑,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生產力,具有創新性、先進性、高效性、便攜性等特征,能夠提高生產效率、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新質生產力并不只是簡單的技術變革或者生產方式更新,而是一種包含了技術、經濟、社會等多方面因素在內的綜合性的生產方式變革。 我國以及全世界都正處于科技時代和信息時代的變革期,用信息技術為基礎孕育出的以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互聯網+等體系的新質生產力更體現了現階段生產力發展的高質量高要求,更具有數字時代的特征。近年來,國際經濟環境風高浪急,我國經濟雖面臨著多重超預期因素的情況,但仍然具有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已經認識到經濟發展需要把握好創新生產力這一總覽發展全局的“定盤星”。 整合科技創新資源是推進新質生產力形成的關鍵。科技創新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關鍵因素之一,也是生產力變革即新質生產力形成的核心動力。新質生產力是綠色、智能、可持續的生產力,需要通過產業升級來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優化整合傳統科技資源,加大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力度,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和支持。通過對企業的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推廣應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工藝,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推動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通過科技創新的引領,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 推進新質生產力的形成,需要加強創新驅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挖掘有前景的、智能化的、綠色的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鼓勵企業加強技術研發,推動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同時做好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助力其長得快,長勢好。 新質生產力是當前和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是推動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發揚時代精神,順應時代潮流,把握好時代的前進動力,經濟發展的壓倉石才能更穩,頂梁柱才能更堅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為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