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人們沉痛送別“老阿姨”龔全珍。67年前,龔全珍跟隨丈夫----開國將軍甘祖昌,從新疆回到他的故鄉蓮花縣務農并一直從事鄉村教師工作。生命不止,奮斗不息,離休后,龔全珍繼續為民服務,扶貧助學,為孩子鋪就改變命運的路。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兩次親切接見龔全珍,親切地稱她為“老阿姨”。 投身到為民服務之路是坎路亦是宏途。“只要我還在,不會讓他們念不起書”的92歲退休教師葉連平,20年來,幫上千名農村孩子補課卻從不收取一分錢;為讓大山里的女孩讀書,幾乎搭上命付出的“中國好人”張桂梅;一只手臂、三個學生,扎根四川巴中大山的獨臂女教師杜秀蘭;小學語文老師徐召偉帶出一支大山足球隊,只為讓沒有父母在身邊陪伴的孩子不孤單。人生有很多選擇,這些鄉村教師選擇用寂寞、奉獻和堅守,為鄉村孩子撐起愛的晴空,賦予孩子走出大山、看到外面世界的信心和最大的可能。這些孩子很多考上了大學,這是鄉村教師們在人生坎路上為孩子們也是為祖國的未來開辟的宏圖。 選擇為人民謀幸福之路是大道奕是征途漫漫。時代楷模黃文秀帶領村民發展特色產業、走遍千家萬戶、學習電商知識,用生命譜寫青春之歌;感動中國人物毛相林43年堅守在偏遠山村,始終堅持苦干實干,帶領村民鑿石修道,歷時7年,在絕壁上鑿出了一條8公里的“絕壁天路”,帶領村莊從貧窮落后到實現整村脫貧。萬丈高樓平地起,正是無數黨員干部將自己到青春和熱血奉獻在鄉村,才有了三農改革發展取得歷史性跨越。農村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轉型,這是黨員干部們數十年來為鄉村創造出的豐碩成果。 走好新時代的群眾路線是出路亦是歸途。農業農村問題關系到中國跨越式發展的未來,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要城鄉統籌兼顧。扎根鄉村的青年創業者羅小慶,用“一線生雞”助農創業項目助農增收,幫助農民足不出戶實現收入大幅增長。現如今,越來越多的青年黨員留在農村,服務農村;越來越多土生土長的“農二代”成為新農人,他們讓傳統農田有了新變化,農村空間有了新顏值,鄉村咖啡、林中樹屋、農家土菜、直播帶貨、美食節、音樂節......新農人扎根鄉村、筑夢田野,探索鄉村運營新模式,打造美麗鄉村新業態,開辟文旅融合新賽道,讓鄉村在網紅經濟的熱潮中出圈出彩,成為流量擔當。走出鄉村的年輕人抓住機遇又回到鄉村,這是青年人在尋得出路后為奉獻鄉村所選擇的歸途。 2022年8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好人”安徽黃山風景區工作人員李培生、胡曉春回信中指出,繼續發揮好榜樣作用,積極傳播真善美、傳遞正能量,帶動更多身邊人向上向善。路有千萬條,向榜樣學習,走為人民服務之路才是正路,也才是出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