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第六屆“一帶一路”中醫藥發展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今年也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中醫藥是中華文明寶庫的重要財富,更是中國古代科學智慧的結晶。如今與“一帶一路”這一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概念相碰撞,迸濺出的,是活力的水花,也是發展的火光。 薪火相傳,做好文化繼承。中醫藥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如今,中醫針灸、藏醫藥浴法、太極拳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本草綱目》《黃帝內經》和《四部醫典》被列入“世界記憶名錄”更是證明了世界對中醫藥文化的認可。因此,中醫藥發展絕不能在我輩日薄西山。做好中醫藥發展工作,重點在于把握好中醫藥繼承與創新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研發生產更多適合中國人生命基因傳承和身體素質特點的‘中國藥’,特別是要加強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不善于傳承,創新便是無根之水;不善于創新,傳承便會束之高閣。中醫藥蘊含眾多精妙絕倫的醫學理論與技術方法,為人所熟知的不過是滄海一粟,中醫藥“識海”仍需各方多角度、多維度、多手段挖掘,歸納總結成果,與當前社會實際結合,革故鼎新,在繼承中結出創新碩果。 走向世界,發揚中華國粹。“一帶一路”倡議自推進以來,為我國貿易行業增添了許多新的活力與商機,也對各國的產業結構升級、數字化轉型都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我國及時抓住此次合作機遇,通過第六屆 “一帶一路”中醫藥發展論壇,推廣中醫藥產品服務,幫扶中醫藥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助力中醫藥文化走向世界。據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介紹,目前中醫藥已傳播至196個國家和地區。同時,統計顯示,每年13000多名留學生來華學習中醫藥,約20萬人次境外患者來華接受中醫藥服務。如此龐大的數據表明中醫藥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世界人民的財富,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與影響力日益擴大,正逐漸成為我國與世界各國開展人文交流、進行文化互鑒的重要橋梁。 更新架構,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中醫藥在傳統健康領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獨特的理論體系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在維護人類衛生健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了更好地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當推陳出新,不斷優化傳統中醫藥架構,既結合現代科技的力量,又傳承傳統經驗積累,以科學研究為支撐推動中醫藥理論的深化與創新,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提高中醫藥產業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在國際合作大背景下,堅持中西醫并重,加強文化互動,積極探索中西醫融合的模式,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正如屠呦呦憑借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提出了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的療法,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這是中西結合的一大優異成果,也是我國為保障人民健康、促進全球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貢獻的中國智慧。 中醫藥發展之路任重而道長,“一帶一路”僅是助推器,未來之路我們仍需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讓中醫藥越來越有“國際范”,讓在“中國藥”在世界舞臺上大放異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