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正式施行,這是我國第一部關于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專門性法律。在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實施座談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張慶偉指出,制定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 據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現有殘疾人8500多萬,6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超過2.8億。因此,如何有力推動無障礙環境建設,從而保障殘疾人和老年群體充分、便捷地融入社會生活已經成為社會治理的一道“必答題”。要答出、答對、答好這道題,必須以法為“盾”,方可筑牢無障礙環境建設屏障。 答出這道題,要注重“因時而化”,不斷完善法律條例。針對無障礙環境建設所面臨的“急難愁盼”問題,過去相關的一些法律法規已經有所涉及,而新實行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則要更為精細,不僅在建設地點與方式等問題上制定了細致要求,在管理維護的主體這個短板問題上也出臺了明確的規定。正所謂“法若有弊,不可不變”,這種法律條例精細化的轉變正是我國政府注重“因時而化”的重要表現。可以預見,未來伴隨著我國老年人數量不斷增多,社會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的發展趨勢,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必將面臨更多新問題和新挑戰,唯有秉持因時而變的立法理念,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條例,方能有底氣答出這道治理題。 答對這道題,要明確“法在必行”,嚴格落實法律細則。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要讓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真正落地生根,需要多部門加強合作,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方可謀成好篇、布成好局。住建部、工信部、文旅局等相關部門要把握好法律的保障重點,即保障殘疾人和老年人的無障礙需求,讓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社會成員。同時要明確各自分工,承擔起法律規定的各項職責,通過加強宣傳學習、有針對性地實施改造、完善頂層設計等多元化有效舉措,助力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層層深入,以“舉事必隨以法動”的正氣答對這道題。 答好這道題,要謹防“難于克終”,持續加強法律監督。法律監督是維護法律權威、保障法律實施的重要手段。持續加強法律監督,就可以避免“不難于治,而難于克終也”的消極局面,從而為打造有愛無“礙”的社會環境保駕護航。為此,檢察機關、社會組織、新聞媒體等各方主體需主動出擊、積極作為,對于不按要求執行法律相關規定的行為,要即時曝光并依法予以查處,不棄微末,防微杜漸,切實提升無障礙環境建設水平。與此同時,要加大全社會的普法宣傳力度,提高全民無障礙環境建設意識,調動群眾積極性,提升群眾參與度,壯大社會監督力量,進而促進無障礙環境建設高質量發展,以“快馬也要響鞭催”的銳氣答好這道題。 立良法,謀善治。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的頒布與實施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這一重要指示的真實寫照,更是助力我國人權事業發展進步、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有力保障。立足新起點,展現新作為,唯有凝聚合力、久久為功、以法為“盾”,方能除“礙”無憂,讓愛出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