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企業華為最新推出一款旗艦手機Mate 60 Pro引爆了全網,網友將其譽為“爭氣機”,寄予了中國高端芯片領域絕地反擊的期望。美國彭博新聞在拆機后用“In Blow to US sanctions”(狠狠打擊了美國制裁)來描繪這一重大突破。可以預見,在無數企業、科研工作者前赴后繼、開拓創新下,中國科技崛起的進程不可阻擋,歷史終將翻開嶄新的一頁。 三年來,中國科技工作者自強不息,在復雜國際科研環境中破局開路。2020年,以美國為代表的某些西方國家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悍然發動對華為等中國高新技術企業的貿易制裁,妄圖通過貿易戰和技術封鎖來遏制中國企業在高新技術領域的蓬勃勢頭。它們在多個領域建立壁壘,死死地卡住我們的脖子,中國科研人沒有退縮,迎難向前。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存儲供應徹底斷鏈之際,華為上映了一部名為《在一起,就可以》的短片,吹響了團結一致科研攻堅的號角。華為、中興、海康、曙光、中微、滬硅……每一個名字就是一片戰場,這個戰場是沒有退路的。沒有了退路,丟掉了幻想,才是勝利之路。三年飲冰,三千多個日夜奮戰,今日扯斷鎖鏈,就以美國商務部長“被代言”的同框相片為我們的勝利做注腳。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在走向世界的大潮中鍛煉了危機意識,在危機憂患中堅定自立自強的信念。老一代科研工作者櫛風沐雨,留下了堅實的科研基礎,這一代科研工作者意氣風發,接續前輩奮斗精神,曾經山海般難以跨越的“芯片壁壘”也僅僅用了三年就實現了破壁。遙想風云變幻的年代,西方國家武器裝備技術水平遙遙領先,憑借先進武器在我國周邊耀武揚威,那種狀況讓包括國防科研人員在內的中國全體科技工作者感到刻骨銘心的錐痛。風雨浸衣骨更硬,阻力和壓力越大,自立自強的信念就越發堅定。終在那年的珠海航展,長空響起了龍吟虎嘯,四方宵小震肅,為國家的后續發展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和空間,為今日的勝利突圍奠定了基石。 由此上溯到新中國建立伊始,百廢待興,無數科技工作者在中國共產黨偉大領導下,堅定了科技強國的理想信念,把青春和熱血拋灑在無聲的科研戰場。他們篳路藍縷,從無到有,抵擋著八方風雨,把所謂的“洋布”、“洋灰”、“洋車”變成屬于全體中國人民的“棉布”、“水泥”、“汽車”;國防工業體系也從無到有的建立了起來。自此以后,我們穿著自己自動化設備織的衣裳,開著“解放”、“東風”牌汽車,滿載著水泥石灰,到全國各地去修橋鋪路,建造高樓大廈,創造中國人自己的美好家園。時至今日,又有了新的“風雨撲面”,不過又是舊事重演,我們不會被封鎖和壓迫打倒。中國人民敞開大門歡迎合作共贏,也絕不畏懼、回避挑戰。我們有信心、有決心、也有能力在更多的領域自立自強、沖破壁壘、沖向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