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22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達12.93%,較2020年的10.56%提高了2.37個百分點,比2015年的6.20%提高了6.73個百分點。我國公民科學素質的提高,是長期以來我國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完善科普服務的豐碩成果。公民科學素質的提高,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和國家建設的主力軍,而科學素質是國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提高全民科學素質,讓人民知科學常識、懂科學知識、用科學技術、享科學成果,就要讓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少年接觸科學,培養學習興趣。從家庭到學校,從地上到太空,我國致力于青少年科普和科學教育,注重學習和傳承科學精神,讓科學家成為青年的偶像。科普是提升人民群眾科學素質的有效手段,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處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做深入民眾的科普,創新科普的形式和內容,豐富科普的渠道,傳播科學思想,推廣科學方法,做到豐富人民精神生活和提升科學素質兩手抓。 惜青年之才,賦科技強力,有人可用,用人恰當,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然要求。科技自立自強需要大量懂得科學知識、勇于科學創新的人才。要深入推進創新型人才培養,為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培育堅實的先鋒軍和后備力量。青年科技人才是我國科技發展的主力軍,作為新時代的破浪者,青年人才們能夠接觸大量的信息,學習需求大,學習能力強,我們要善于讓青年人成為科技人才。要優化學校課程設置,建設智慧課堂和智慧學校,建設實踐基地,加強中小學與高校合作,利用好優質資源,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營造社會上崇尚科學的氛圍,肅清不良風氣,推動科學思想深入民心;重視青年人才科技隊伍建設,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和人才管理制度,解放科學生產力,積極吸納科技人才服務國家建設,投身技術攻堅和科技創新。 建設科學中國,提升全民科學素質,要加大對農村地區投入,實現城鄉均衡。農民承擔了鄉村振興的重要責任和使命,但因為年齡和受教育程度等原因,在思想觀念、科技水平和人才數量上存在短板,要把農業農村的發展勁頭激發出來,就要加大對農村地區的資源支持,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讓科技興農成為農村發展的支點;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公民科學素質的城鄉發展不平衡狀況進一步緩解,這是我國脫貧攻堅的成果之一,人民群眾不僅生活上富足了,精神上也得到了滿足。要加強農村人才建設,吸引人才返鄉,發展新農業,培育新農人,培養知農事、懂農技、愛農村的新農民。加快鄉村振興,縮小城鄉差距,凝聚科學力量,重視農村農民和城鎮居民科學素質的同步提升,讓科學成為全民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底色,大步走在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上。 人民崇尚科學,國家重視科技,走科學的中國式發展道路,提升社會文明程度,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必由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