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版權局、工信部、公安部、國家網信辦等四部門聯合啟動打擊網絡侵權盜版“劍網2023”專項行動,本次專項行動于8月至11月開展,聚焦版權領域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和急難愁盼的具體問題,不斷深化重點領域網絡版權專項整治。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知識產權法規制度不斷健全,對激勵創新發展、激發創新活力、促進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 牢固樹立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為網絡治理引領方向。當前,互聯網發展大方向上向善向好,但仍然存在一些破壞知識產權、損害創作者和人民群眾權益的網絡行為發生。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不僅關系到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更關系到國家發展的前途命運,知識產權保護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從政府角度,需要強化執法力度,從公民個人和企業角度,需要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政府應該加大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宣傳力度,引導公眾樹立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企業和個人也應該增強自身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提高自覺遵守知識產權的能力。只有通過共同努力,才能構建一個有利于知識創造和創新的環境。 加強知識產權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為網絡治理鋪路奠基。技術創新是現代社會發展的核心驅動力,而人才則是技術創新的核心要素。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專業化的知識產權人才是知識產權保護的關鍵。正所謂“沒有梧桐樹,招不來金鳳凰”。我們應該加大對知識產權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提供創新資金支持,厚植網絡安全人才成長“土壤”,通過建立完善的培訓機制,提高知識產權人才的專業素養和能力水平。同時,還需要加大對知識產權保護的研究和技術研發投入,提升我國在知識產權領域的綜合實力,為保護知識產權提供更加專業的支持,推動網信事業高質量發展,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堅實支撐。 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機制,為網絡治理保駕護航。知識產權保護需要立足于法律制度,更需要健全的工作機制來保障。近年來,網絡課程、網絡直播等新型知識傳播方式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涌現,給我們帶來了大量的信息。然而,其中也夾雜著著各種有害和低俗信息。而由于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起步較晚,缺乏健全的保護體系,導致了網絡知識產權發展的相對滯后,各種侵權現象屢見不鮮,抄襲剽竊現象也屢禁不止。為此,我們應該加強制定和修訂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法規,建立健全的知識產權保護執法機構和協作機制,加大對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此外,還應該要強化產權保護的國際間合作,與國際接軌,互相合作,走國際化的路。努力提升我國在國際知識產權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構成合作共贏的局面。 我國網絡知識產權保護任重道遠,需要持續努力。只有認識到網絡知識的價值、尊重并保護它,才能讓知識經濟得以發展、實現國家現代化。為此,我們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加強知識產權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推動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體系建設,激發社會創新活力,構建新發展格局,開辟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之路,讓網絡版權更好地造福人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