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太多的文字來表達對于綠色美好生活的向往。“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這是蘇軾眼中的山景;“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是辛棄疾眼中的田景;“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這是朱熹眼中的水景。可隨著城市交通快速發展帶來的霧霾籠罩、空氣污染等問題,昔日的美景也在離我們遠去。近日,交通運輸部、公安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通知,定于今年9月聯合開展綠色出行宣傳月和公交出行宣傳周活動,深入推進綠色出行行動,向公眾宣傳多種綠色出行方式,讓低碳生活蔚然成風,讓昔日美景再現。 發展科技革命是加快實現綠色低碳生活目標的重要引擎。隨著我國逐漸進入汽車社會,日常生活變得更加方便快捷,但與此同時,汽車數量的激增也引起了能源大量消耗和空氣質量下降。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大城市,機動車排放帶來的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等污染物已成為城市空氣污染的第一大污染源,造成了巨大的污染治理負擔。為了讓“藍天白云”成為幸福底色,黨和政府正積極推動新能源產業升級,通過給予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和科技研發專項資金補貼,鼓勵車企不斷強化技術攻關,為公眾提供能耗更低、舒適度更高的出行選擇。從一線城市到二三線城市,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配套設施在不斷完善,城市公共服務車輛逐漸由電動化替代,綠色低能耗的生產生活方式被越來越多人認可接受。 實現低碳生活目標,不僅要做能耗排放“減法”,也要做綠色出行“加法”。在杭州,遠程新能源公交車被大力推廣使用,助力打造綠色低碳亞運會;在泰州,市民出行方面積極踐行公交優先,共享先行,崇尚環保;在深圳,低碳節能技術專題講座在“云”上開講。綠色環保、節能減排的低碳生活成為新風尚,種種“綠色低碳”行動,見證中國踐行“雙碳”目標等綠色發展的決心和承諾,需要我們每個人腳踏實地的行動。 踐行綠色低碳理念,最終要落實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基于綠色共享理念,我國出現了許多新型綠色出行方式,如共享單車、新能源公交車、順風車等,越來越多人也愿意身體力行引導他人踐行綠色低碳理念。據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發布的調查問卷顯示,90%以上的受訪群眾表示為助力實現“雙碳”戰略,愿意選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使用綠色低碳產品等行動。當每一個個體都能夠樹立綠色出行意識,低碳生活將成為文明新風尚。 美麗中國的基石,正在于千千萬萬顆熱愛自然、守護生態的美麗心靈。當前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已劃定,在新時代新征程的道路上,我們要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讓綠色出行成為引領低碳生活的新方式,鉚足干勁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