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治安管理處罰法修訂草案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在新時代下,社會治安環境呈現復雜化、多樣化形勢,網絡犯罪、高科技犯罪等新型違法行為的出現,給社會治安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修訂治安管理處罰法是與時俱進、實事求是精神的體現,為推進社會治安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法律支持。 完善治安管理法律體系,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社會治理的生動實踐。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這是我們黨百年來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一切事物想要保持生命力就需要同具體實際、同時代需求相結合,治安管理亦是如此。社會的發展與變革不斷帶來新的治安隱患和新的違法行為,這就倒逼我們及時調整和完善治安管理法律體系,以適應時代的需要。 當前,治安管理處罰法修訂草案在立足時代所需,將涉及新情況、新問題的違法行為納入處罰范圍,以確保治安管理在時代變遷中始終保持有效性,標志著我們正在向治安管理時代化邁進。執法必須要有法可依,隨著科技的發展,無人機“黑飛”、高空拋物等新型違法行為層出不窮,給社會治安帶來了新的挑戰,而修訂草案的出臺,在這些新情況下對相應的違法行為給予明確定義和處罰規定。立法緊跟時代步伐,為打擊新的違法行為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 完善治安管理法律體系,是推動治安管理人性化的有效手段。治安管理的目的在于維護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權益,而治安管理處罰程序的優化和完善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環節。修訂草案對處罰措施和幅度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推進了治安管理與調解相銜接,建立了認錯認罰從寬制度,優化了處罰程序,這些改進注重教育引導和改正錯誤,體現了法律的人性化,為違法人員提供更多改過自新的機會。法安天下,德潤人心。通過這樣的人性化處罰方式,將“法治”與“德治”相結合,在調解的時候多一些道德教育,讓更多的人能夠認識到違法行為的危害,主動改變自己的行為,最終構建一個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指出:“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一項復雜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會一勞永逸,需要根據新的使命任務、新的戰略安排、新的工作需要,不斷調整優化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使之更好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條漫長且曲折的道路,需要緊跟時代,不斷發展,要以法律為準繩,以法治精神為引領,久久為功,推動治安管理現代化進程,完善治安管理法律體系,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