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主席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五次會晤并對南非進行國事訪問。緊湊的行程中,習近平總書記立足南非和“金磚”,放眼的是非洲和世界發展,再一次提出“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促進文明包容互鑒”的文明觀,為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實現共同發展注入了“中國智慧”。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在人類社會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各種文明交相輝映、交流互鑒,共同塑造著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為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但如今,人類社會的文明進程又一次來到了十字路口,世界經濟復蘇困難,冷戰思維又開始沉渣泛起,導致世界和平格局下暗潮涌動,嚴重阻礙了全球發展進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獨立自主現代化道路。“中國式現代化”就是中國帶給世界的答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開創世界各國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 自古以來,中國始終是文明交流互鑒的倡導者,更是身體力行的實踐者。中華文明自古就以開放包容聞名于世,生活在這片土地的各民族不斷交流互動、共生互補,逐漸形成具有獨特文化樣態的中華文明。同時,中華文明兼收并蓄,和合四方,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推動社會發展進步。漢朝“絲綢之路”打通歐亞大陸文明交流大動脈,大唐盛世,萬國使臣齊聚長安,近代“西學東漸”、新文化運動、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傳入中國,再到改革開放以來全方位對外開放,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新突破,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展示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的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中國和非洲,同樣歷經磨難。如今“中國式現代化”為非洲朋友們描繪了現代化的另一番圖景,一種新的文明形態。它打破了西方文明就是現代文明的“刻板印象”,在開放包容、交流互鑒中,走自己的現代化發展道路,才是正道理。中國和非洲,是28億人口的命運共同體,是世界格局天平上愈加重要的一極,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此次非洲之行前夕,撰文寫道:“面對百年變局,中非關系行得穩、中非合作搞得好,全球發展就有更多新動能,世界就有更多穩定性。這是28億中非人民肩負的國際責任和歷史使命。” 開放合作,命運與共。面對不確定的世界,越是關鍵時刻,越需要“結伴成行”,越需要互聯互通。只有堅持在文明交流互鑒中合作共贏,才能辦大事、辦好事、辦長久之事,在開放合作中回應時代呼喚、應對時代挑戰。高水平構筑中非命運共同體,攜手共繪百花齊放的世界文明新形態,不斷續寫互利共贏的新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