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電影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18日,今年我國暑期檔電影票房記錄被刷新,值得關注的是票房榜前六位均為國產電影,一時間在影視界掀起了一股國潮風。 細看之下,不難發現今年暑期檔展現了一些新趨勢。近180億的票房,其中頭部占比較重,《消失的她》《孤注一擲》《八角籠中》《封神第一部》四部電影均超20億票房,合計已超暑期檔總成績的一半。而這幾部帶動大盤的頭部選手,又都是開局就深受好評,以高評分打響了“開門紅”的國產電影,它們用實力證明,華流才是真正的頂流。 相比華麗的視感,厚重文化內涵的作品成為新趨勢。過去,我們認為電影就是視覺娛樂,場面和畫面主導優劣,如今,人們有了更多、更深的情感訴求,共鳴和升華才是打動人心的存在。中華文化無疑最具代表性,其悠久深遠的歷史,一直綿延在國人的骨子里,從商周之間的“封神”到大唐夜色下的“長安”,那是神話與現實的對撞,是獨屬于國人的浪漫。封神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大唐的古詩也流傳至今。戰陣沖殺,山河動蕩,這是歷史的磅礴與悲壯,牽動了無數人的心,醉酒當歌,吟詩作對,這是歷史的不羈與豪情,中華文化,早已融入了每一個國人的血液。 相比于“快餐式”浪漫偶像劇,現實主義濃郁的作品更具文化吸引力。暑期票房榜第一的《消失的她》因主題而火爆,吸引了海量的女性觀眾,甚至出現讓戀愛腦閨蜜認清現實的社交話題,《八角籠中》因題材而出圈,用動人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輿論的力量,讓人警醒,《孤注一擲》更是用一個真實故事,拿到了中國影史上點映票房總冠軍。這些案例的成功,展現了當代國人的情感需求,不同于過去毫無邏輯的合家歡式的喜劇,我們更想要的是基于現實的情感共鳴,真正打動人心的永遠不是劇情,而是飽含其中的感情,這種感情是外人難以把握的,只有國人才能真正感同身受,并加以升華。 今年電影市場復蘇勁頭非常強勁,這火爆現象的背后讓我們不禁深思,講好故事的前提是文化認同,當中華文化真正被認可,用文化自信承載起在國內傳播甚至向外輸出的偉大光榮,這時候國潮才能真正成為世界潮流,華流才能被稱為世界頂流,“國潮”和“華流”才能占領國內文化市場甚至國際文化市場“C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