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出版的第16期《求是》雜志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 文章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堅持和平發展,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突出特征。 和平來之不易,尤顯珍貴。近代以來,國門被堅船利炮打開,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結束,中國經歷了一百多年的反侵略戰爭,除了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之外,其他的都以失敗告終。而據不完全統計,百余年的戰爭中,中國軍民總傷亡約達1.5億人,甚至超過了兩次世界大戰的總傷亡,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對殘酷戰爭的認識及對和平的深切渴望能超過中國。幸運的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經過不懈努力和斗爭,伴隨著天安門城樓一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標志著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國的和平雖晚但到。 新中國成立后,本著感同身受的理念,在周恩來總理的倡導下,為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國際關系,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并載入了中國憲法,這也成為中國外交政策基石。五項原則的提出,代表了中國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也代表了中國人民追求獨立自主、主權領土完整的決心和意志。新中國成立后,我們沒有主動發起過一次對外軍事行動,哪怕是勿謂言之不預也之后的忍無可忍無需再忍,也是點到即止。抗美援朝戰爭、對印自衛反擊戰、對越自衛反擊戰等一系列軍事行動都是被迫還擊,甚至在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主動后撤、罷兵言和。我們的態度鮮明而清晰,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我們希望求同存異,而不是結怨生仇。 在過去的幾十年內,世界總體保持了和平與發展的總基調,但是地區沖突與戰爭此起彼伏,中東持續動亂、東歐熱戰不止、非洲人民依然水深火熱看不到盡頭,反觀東亞這個世界聞名的“怪物房”里,這么多的人口大國、軍事強國,還有這么多的矛盾熱點問題存在,但卻總體上保持了穩定發展的局勢,這其中就是因為有中國這么一位以身作則、三觀正且愛好和平的“班長”在。我們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干涉別國內政,堅持團結合作、互助共贏,積極通過對話協商來解決分歧、緩和矛盾,這些都充分體現了負責任大國的自覺擔當。“人類命運共同體”“上海精神”的提出,更是中國積極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為地區乃至全人類所指明的前進方向。 中國式現代化,走的是和平發展之路,我們必須要堅定不移的走下去,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讓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看到且意識到中國式現代化的可取之處,加入我們的行列,攜手共建更加緊密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