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5日是我國首個全國生態日。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民福祉與民族未來,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業。全國生態日的設立,具有首創性、標志性、獨特性,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決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上下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生態文明碩果累累,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長江沿線各省全力抓好長江“十年禁漁”,長江生態環境實現“滄桑巨變”;從砍伐到保護,如今的大興安嶺天然綠色屏障再現勃勃生機;浙江安吉縣余村堅定走好“養山用山”的道路,創建綠色低碳共富的未來鄉村新模式;四川宜賓“三江六岸”顏值再提升,映出群眾幸福生活……霧霾頻發、沙塵肆虐、河流黑臭早已成為過去式,現在映入眼簾的是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圖景。 成就振奮人心,但也要清楚看到,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仍面臨諸多挑戰,未來任重道遠。設立全國生態日是我國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注入了強大動力。生態環境保護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不僅要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更要從根本上杜絕問題產生的源頭,真抓實干、務實求效,以釘釘子精神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讓人民群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生態文明建設最能給老百姓帶來獲得感,環境改善了,老百姓體會也最深。”習近平總書記的話強調了好生態對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意義深遠。廣袤的鄉村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走好新征程,要把宏偉藍圖變成具體的施工圖,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通過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生產效率、發展循環經濟等手段,蹚出一條生態產業發展新路子,打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實現綠色發展與鄉村振興的“雙向奔赴”。 藍天白云、水清綠岸、繁星閃爍的良好生態會成為幸福生活的常態。建設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的美麗家園,是14億人民的共同心愿,每個人都應成為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引領者,讓綠色成為美麗中國更堅實、更亮麗的底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