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實施意見》。意見提出,要充分發揮江蘇科教資源優勢,推動科普理念、科普內容、傳播方式和服務模式全面創新,以科普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普及是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工作。要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我們必須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提升國家科普能力。科學技術普及是科技創新體系中最基礎、最廣泛的動員工作。目前,我國已經有超過180萬名科普專兼職人員,他們為廣泛傳播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推動科學普及做出了重要貢獻。 科技的發展和進步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也是實現科技強國夢的核心要素。科學普及是科研創新的基礎,也是最大限度地發掘科學人才的關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強調科普工作的廣泛性,推動科普資源在東西部地區、城鄉之間的均衡分配,讓科普活動覆蓋到偏遠地區和欠發達地區。要通過優化人才選拔機制,為有志于科學事業的青年提供科學引導和激勵,為他們提供追尋夢想的機會和舞臺。同時,也要創新體制機制,促進科普資源的流動,更好地實現科普公共服務的公平普惠 當前,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演進和應用,利用新技術進行科普活動,以更廣泛、高效、生動的方式進行傳播已經成為可能。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將十多億中國人接入信息網絡,為廣泛開展科學普及奠定了堅實基礎。通過移動客戶端、社交媒體等渠道,人們可以直接獲取科普信息。利用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科普工作者能夠通過沉浸式體驗直觀地呈現科學知識,使人們更加生動地了解科學。同時,科技館和博物館要運用創新的手段,在假期和研學活動期間舉辦更多有趣、生動的科普活動,通過寓教于樂,激發青少年的科學興趣和探索欲望。 科普知識的普及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助推器。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離不開科技的支撐。科普知識是實現科技強國的基石,沒有科學知識做后盾,國家發展就會乏力。科普知識貫穿于每個高精尖技術的背后,是多種基礎知識的綜合體。太空探測、深海探索等都離不開科普知識的支持,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國夢也必須依靠科學創新的技術支撐。沒有科普知識的支持,我們難以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難以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因此,將科普知識普及推廣開來,是實現科技強國夢的必由之路。只有全民動員起來,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作用,才能更好地普及科普知識,實現科技強國的夢想。 科學研究是一代又一代人接力推進、永無止境的宏偉事業,而科學普及則是催動科研創新的“細雨甘露”。在實現科技強國夢的征程中,普及科普知識是不可或缺的壓艙石。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共同推動科學技術的普及工作,促進科技進步和人民素質的提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