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防汛救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地要全力搜救失聯、被困人員,做好受傷人員救治和遇難者家屬安撫工作,盡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要妥善安置受災群眾,抓緊修復交通、通訊、電力等受損基礎設施,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責任。做好防汛救災各項工作,重在“預防為主”、貴在“防患于未然”、要在“迅速響應”。 當前,長江、黃河、淮河、珠江等七大江河流域已全面進入主汛期,我國已進入“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目前,受臺風“杜蘇芮”北上影響,7月29日至8月1日,華北、黃淮等地出現極端降雨過程,海河發生流域性較大洪水,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先后發生編號洪水,河北多地、北京西南部地區洪澇地質災害嚴重,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此外,超強臺風“卡努” 登陸點路徑軌跡難以確定,但離浙江越來越近,都預示著防汛形勢的進一步趨緊。面對天氣形勢復雜、不確定性的增加,各地各部門必須進一步提高認識,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統籌發展和安全,抓細抓實防汛防臺各項工作,全力防范化解重大洪澇災害風險。 面對汛情的不確定性,宜未雨綢繆,毋臨渴掘井。自今年6月起,應急管理部組織防汛專題視頻會商調度,綜合研判雨情汛情發展趨勢,調度各省防指,細化安排部署重點地區防汛救災工作;氣象部門24小時緊盯重點領域,對災害性天氣做到早發現、早預報、早預警;水利部門迅速組織檢查溢洪道、放水設施等關鍵部位及防護措施,確保泄洪暢通;各基層部門及時補充防汛搶險物資……立足有備無患,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壓緊壓實主體責任,前移防御關口,加強日常巡查防守,預置搶險救援力量,做好災害突發事件防范處置,最大限度地保障河湖安瀾、護佑百姓平安。 面對汛情的嚴峻性,需繃緊責任,忌松勁懈怠。防汛救災,既是一場大戰,也是一場大考。廣大黨員干部要切實增強責任意識、大局意識,面對“汛”情,才能“迅”速響應。無論是身處地勢相對高、汛期影響不大或受災較小的地區,還是正經受臺風肆虐、洪水漫灌考驗的關鍵地區,汛情當前,都必須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傾力應對,提高警惕,時刻保持箭在弦上的備戰狀態。汛情來臨時,不懼風險、逆行沖鋒前,在災情最嚴重、搶險最困難、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挺身而出、迎風戰雨。 “七下八上”的汛期終會過去,但防汛救災工作,必須功在平時。立足新發展階段,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只有做足“人防”與“技防”的結合,在災害預防、應急準備、搶險救災上想辦法、下功夫、出實招,鍥而不舍、久久為功,才能不斷提升汛情防范的精準性、能動性、應對性,面對防汛救災時,迅速響應筑起“銅墻鐵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