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舉行的2023年越南河內魔方錦標賽中,來自中國鎮江的8歲選手姜凌坤,在金字塔魔方項目的比賽中,以平均1.70秒的成績打破亞洲紀錄,勇登亞洲之巔。隨著經濟社會和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少年以滿腔的熱情投身到一些小眾項目中去,在他們熱愛的“小舞臺”上綻放出“大光芒”,更有不少人靠著一身過硬的實力達成了為國爭光的精彩成就。 世界是多彩的,賽場也是。此前,滑板、沖浪、競技攀巖、空手道等小眾項目就已經成為東京奧運會上的“新面孔”;當下,英雄聯盟、刀塔2等電競項目搖身成為杭州亞運會的官方賽事;不久的將來,在巴黎奧運會上人們將會看到久違了的霹靂舞閃亮登場。以前鮮有機會“露臉”的小眾項目正越來越頻繁地登陸國際大型賽事,雖然出場的機會仍遠低于傳統體育項目,但主辦方們積極增強比賽觀賞性,主動適應年輕化潮流的目的非常明確。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坦言,“這些項目,表演性更強,觀賞起來更輕松,表現形式也更炫酷,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選擇是多樣的,夢想也是。視線回到我們身邊,街舞類影片《熱烈》最近引爆院線,票房四天破四億,足見大眾對其的歡迎和肯定。在全民健身的大潮中,越來越多的青年人不再拘泥于跑步、籃球、乒乓等傳統項目,更愿意嘗試社交性更強的街舞、飛盤、棍網球、腰旗橄欖球等小眾項目,包括曾經讓家長們談之色變的“電競”也在政策的大力引導和基礎設施的配套跟進下,逐漸走上了規范化、體系化的綠色健康發展道路,從而得到了越來越多的社會包容。在此進程中,不少項目的佼佼者在國際舞臺上揮斥方遒,展現出了青春拼搏的中國形象。剛剛在斯洛伐克Outbreak賽事中雙雙奪冠的亓祥宇和李后樺、2023世界跳繩錦標賽中兩破世界記錄的杜婷婷、曾經勇奪LPL首個S賽冠軍的IG俱樂部都是其中的優秀代表。他們既是不被定義的“后浪”,更是時代潮流中的“先鋒”。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青年人選擇的多樣性不僅體現在體育領域,文化領域更是如此。三年前,以676分的好成績報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的鐘芳蓉一度在網絡上掀起熱議。有人說她一手好牌打得稀爛,鉆進“天坑”,更多人則支持她去追求心中的美好,不要在意外界的看法。曾幾何時,考古、文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等專業都是冷門和小眾的代名詞,而近幾年來,隨著《中國詩詞大會》《典籍里的中國》等文博類節目的出圈,以及《長安三萬里》等影視作品的熱映,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走進博物館,關注起歷史脈絡、文物傳承的話題,這是傳統文化越來越自信的表現,也代表著年輕一代在專業選擇、人生規劃上觀念的改變。北京師范大學考試與評價中心曾參與發布一份《00后高考志愿興趣報告》,不少接受訪問的學生表示,選擇專業就像談戀愛,需要不斷磨合,合適了,就一直走下去,不合適,也可以轉行,總歸是朝著熱愛的方向努力過。確實,用最美好的青春去追逐最本真的向往,本身就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值得鼓勵和贊賞。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只要付出了勤奮和努力,只要燃燒了激情與熱忱,不管是山登絕頂的壯志、竹杖芒鞋的灑脫,亦或是曲徑通幽的探索、柳暗花明的驚喜,都是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出的絢麗之花,都能見證詩和遠方的美與遼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