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煙云,不會因歲月沖刷而輕易消散;精神的豐碑,只會在時間流淌中熠熠生輝。 73年前,中國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從“三八線”上的地下長城到上甘嶺戰斗,從以血肉之軀堵住敵人槍眼的黃繼光到“只要還有一個人,就要戰斗下去,人在陣地在”的特級戰斗英雄楊根思,他們用行動充分展現出最熾熱的愛國之情、最無畏的英勇頑強,用舍生忘死的血肉之軀構筑起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曾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所說的一樣,“在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始終發揚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鍛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精神是歷史的升華,歷史是精神的展開。這是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的偉大征程,更是實踐史詩與精神史詩相互激蕩的壯麗篇章。70年前的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訂,標志著歷時3年的朝鮮解放戰爭取得了偉大的勝利,也標志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結束。取得這么大的勝利,是那群“最可愛的人們”用鮮血和生命創造出來的。是他們以大無畏的姿態,譜寫出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英雄贊歌,打敗了不可一世的帝國主義,讓站起來了的中國人民終于屹立在世界的東方,讓西方列強不敢再覬覦東方的這片沃土,改寫了百年來的民族恥辱。 今天,山河無恙,家國安寧。前兩年電影《長津湖》熱映,志愿軍沒有制空權的場景讓很多觀眾難以釋懷。那段波瀾壯闊的征程絕不敢忘記,那些前赴后繼的身影絕不能遺忘,那些感天動地的故事絕不該劇終。無論多遠,無論多久,只要我們還記得,精神的火炬就能代代相傳,精神的火焰就會永遠向上。 歷史沉淀,精神不朽。這一激昂的抗戰歷史,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這一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歷史莫敢忘,吾輩當自強。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讓我們沿著革命先輩的光輝足跡,萬眾一心、攻堅克難,風雨無阻向前進,向著先輩們畢生追求的盛世中華踔厲奮進、勇往直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