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解決外國“卡脖子”問題。當前,科技創新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主要戰場,科技制高點的競爭空前激烈,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是確保國內大循環暢通、塑造國際大循環新優勢的關鍵。 “180噸級新能源電驅動系統,可折疊卷曲柔性屏,硅立方浸沒液冷計算機,納米真空互聯實驗站……”中國高端科技裝備制造、新一代通信技術、節能環保、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明星產品”,展示了中國科技的自立自強。全省80%的科技平臺和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集聚在企業,70%的有效發明專利由企業創造,2022年高新技術企業達4萬余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8萬余家,穩居全國前茅。江蘇,匯通江淮之氣概、暢達黃海之遼闊,以占全國1%的陸域面積、6%的人口,創造了10%以上的經濟總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經濟要往上發展,實現高質量發展,成為一個經濟強國,就要靠科技。 推動科研攻關深度融合是提升科技創新水平的必然選擇,要以企業為中心、以需求為導向,由企業提出重大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出資并開列技術需求榜單,協同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科研機構等開展聯合攻關。2022年全省全社會研發投入超3700億元,研發投入強度超過3%,達到創新型國家和地區中等水平;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48.5%,區域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一項項數據折射出江蘇大力實施科研攻關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最新成果。 江蘇重視科技人才工作,提出了加快新時代人才強省建設。圍繞科技人才發展,制定出臺“科技創新40條”“人才新政26條”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充分認識創新是第一動力,著力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矢志不移自主創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創新體系效能,激發創新活力,深度參與全球科技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確定科技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夯實創新人才基礎。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上,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錨定目標、迎難而上,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和創造潛力,將高水平科技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上,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強大人才支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