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近日,在云南昆明,一群小學生當面PK,上演詩詞“巔峰對決”的一幕在網上火了。“決斗”雙方以詩詞為“劍”,你來我往,評論區更是玩起了“詩詞接龍”。“詩”與“詩”的對抗,彰顯出中華詩詞文化的源遠流長和歷久彌新,更是照見出一條充滿詩意與力量的現代文明之路。 作為中華文化傳承中的瑰寶,詩詞一直流淌在人們的生活中,滋養著人們的心靈,陶冶著人們的道德情操。從古圣賢們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男兒千年志,吾生未有涯”中理解他們的理想抱負,在一代代革命志士“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滿天風雪滿天愁,革命何須怕斷頭”中感受他們的不屈斗志,詩詞以高度凝練的表達在我們的心中激蕩起綿延不絕的聲音,指引了幾千年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更讓我們在現世的處境中,對世界和時代形勢有了新的更加開闊的認知和理解。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喜看今日路,勝讀百年書”……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詩詞記錄并見證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如今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偉大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更是以詩詞直抒胸臆,“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取之有度,用之有節”“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等詩詞無不彰顯出習近平總書記的家國情懷、生態理念和處世之道。近年來,《中國詩詞大會》的火爆出圈、電影《長安三萬里》的刷屏熱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升騰起了文化自信自強的萬千氣象。我們應該看到,詩詞不僅是一種奪人眼球的“才藝”和“技能”,更是讓我們走向遼遠歷史、走向大千世界、走向心靈深處的橋梁,化作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偉大力量。 五千年歷史長河,優秀傳統文化正是我們得以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更是可以引導全球人民攜手走向美好未來的精神指引。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守望相助,到“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的命運與共,中華詩詞要承擔起“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責任,向世界“傳遞”中國智慧、中國聲音,不僅要培育中華兒女的天下情懷,還應培育世界人民的“中國情懷”,“以詩為橋”書寫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大義。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我們要從詩詞中品味傳承,從文化中汲取力量,堅定文化自信自強,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