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消息,自2022年《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條例》施行以來,截至2023年6月底,全國登記在冊個體工商戶已達1.19億戶,占經營主體總量67.4%。個體工商戶是市場經濟的“細胞”,其活躍度影響著整個市場的發展成色,從黨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到黨的十六大提出“兩個毫不動搖”,再到黨的二十大重申“兩個毫不動搖”原則,既在于肯定公有制經濟的重要性,也突出強調了民營經濟的重要力量。進一步落實幫扶政策、優化營商環境、規范政務服務,才能讓“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無縫銜接。 紓困政策跑起來,不能只是一陣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度重視支持個體工商戶發展”“要積極幫助個體工商戶解決租金、稅費、社保、融資等方面難題,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政策幫扶”。要動態壓縮市場準入限制,嚴格落實“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不斷更新、不斷瘦身。要有力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減輕企業稅收負擔,簡化稅收征管程序,提高稅收透明度。要充分發揮數據資源作用,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服務,用數據創新。對目標企業進行智能化、精準化、創新化的政策供給,讓政策申報“一網通辦”“快速兌現”。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唯有將這些助企紓困政策措施落實落細落到位,才能助推企業渡過難關,穩定發展。 營商環境提上來,辦事再也不求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家化一流營商環境”的明確要求給我們指明了方向。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遵循市場規律和供求關系,減少政府對市場的過度干預,強化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壟斷行為和不正當競爭,保障企業公平競爭的權利。持續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和透明法律執行機制,加強法律的可預測性和穩定性,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提供有效的司法保障和爭端解決機制。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推動國際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與其他國家和地區深入合作,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招攬外商技術和投資,推動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不遺余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的經濟發展軟環境,增強市場活力、提升企業競爭力,促進經濟的發展和創新,吸引國內外投資,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 政府服務沉下去,永遠沒有休止符。簡政放權,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該放的要放開,該管的要管好,在管理中體現服務,在服務中實施管理。政務公開,主動加大公開力度,嚴格實行全面公開、動態公開、結果公開,增強政務信息發布的針對性和權威性,不斷提高政務信息公開的實效。轉變作風,從思想上擰緊“螺絲”,不斷提升新形勢下優化機關作風的使命感,把作風建設不斷引向深入,為在新的發展階段完成新的使命和任務提供有力保障。全力以赴創造簡單、透明、清廉環境,深耕政務服務改革,打造全新政務服務品牌。 林茂鳥有歸,水深魚知聚。市場經濟的穩定和發展,離不開市場和政府兩只手的兜底托舉。只有用好一流政策,營造一流環境,提供一流服務,才能爭創一流業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