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日前印發《關于加強政務誠信建設的實施意見》,切實加強我省政務誠信建設,充分發揮政府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表率作用,進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提高誠信江蘇建設水平;有利于進一步引領其他領域信用建設,進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社會信用體系包括政府信用體系、企業信用體系和個人信用體系。三者共同作用,構成了完整的社會信用體系。從社會信用體系的全局來看,政府信用體系是影響社會全局的信用體系。建立公眾對政府的信任是建立企業和個人信用的前提條件。充分發揮政府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表率作用,在于規范政府的政務誠信建設行為,必須要依法行政、陽光行政,避免政府朝令夕改,不守信踐諾等失信行為,提高政府行政和司法的公信力。 政務誠信建設是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領頭雁”。個人誠信是基礎,企業誠信是核心,政務誠信是保障。孔子說:“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政府的一舉一動不僅影響到其自身形象,還會成為普通群眾做人做事的標準。只有政府帶頭講誠信、說實話、辦實事,認真負責,才會在全社會營造出誠信之風。政務誠信在整個社會誠信體系的建設中具有引領作用,可以產生良好的示范效果,從這個意義來說,政務誠信建設就應該時刻做表率、為表率、成表率。如此一來,社會治理、環境整治、文明創建等問題才會日趨完善,整個社會才能健康穩定發展。 政務誠信是避免“塔西佗陷阱”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政府公信力與高度的政治認同相聯系,政府公信力處于良好狀態,也就表明社會具有普遍的政治認同。在這種情況下,法律權威能得到普遍性尊重,公共政策能受到廣泛性認同,政務目標能更加容易實現。政務誠信就是要求政府說話辦事都要“言必信,行必果”,其所作所為為人民所信,如此方能提升政府公信力,保障政務暢通和人民利益。 政務誠信是提高國家治理能力的“助推器”。一個講誠信,依法行政,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的政府才能取信于民,才能保障社會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政務誠信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是治國理政的重要資源。政務誠信建設也并不是單一的注重政務人員廉潔公德的養成。當然,人是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私心膨脹、私欲泛濫是不守誠信的最大誘因。政務誠信落實到個體層面要求政務人員堅持廉潔奉公。政務人員只有始終秉持廉潔奉公的準則,以一顆廉潔之心抵制一切有損于政務誠信的利益誘惑,筑起維護政務誠信的個體心理防線,才能不辜負黨的信任、民眾的期待,維護政府的誠信形象。要全面從依法行政、政務公開、勤政高效、守信踐諾、失信懲戒等多方面健全建設要求,完善制度管理。不斷提高行政效率和水平,從而提高國家治理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