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不寧。“塔西佗陷阱”一詞,得名于古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意指倘若公權力失去公信力,無論其如何發言或做任何事,社會均將給予其負面評價,會不相信它的說法。近日,江蘇省政府印發了《關于加強政務誠信建設的實施意見》,以加強我省政務誠信建設,進一步提高政府公信力。 黨建讀物《跨越“塔西陀陷阱”:提升政府公信力》一書,開篇就指出,如果群眾觀點丟掉了,群眾立場站歪了,群眾路線走偏了,群眾眼里就沒有你,真到了那一天,就會危及黨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省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的治國理政思想,蘊含著對“塔西佗陷阱”的破解之道,反映了黨中央對從嚴治黨的高度重視和深刻思考。 “信,國之寶也”,一個國家,對內,民無信不立,對外,國無信不威。政府公信力,重在于民。毛澤東同志曾明確指出:“共產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從此,為人民服務被概括提煉為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并被寫入黨章。 百代興盛依清正,千秋基業仗民心。公權力要有公信力,必須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需,權為民所用,必須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意識,始終站穩人民立場。廣大黨員干部應常思修身之道、常修為政之德,樹立正確的名利觀、地位觀和權力觀,慎獨慎微,做“名利權財”上的明白人、正派人、清白人,以清正得民心,讓公信力成為我們最大的為政優勢。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是塔西佗陷阱的真正破解之道。要堅信權力乃人民之公器,拿權于民,用權于民,建立起群眾對政黨的信任,要真正明白只有接地氣才能更加有底氣,用真情實感做好群眾聯系,只有這樣他們才會在我們需要他們支持的時候能站出來支持我們,這一點是最關鍵最實在的。 江蘇省《關于加強政務誠信建設的實施意見》的出臺,是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一次新的嘗試,是提振黨心民心,煥新黨風政風的一次新的實踐,是為了應對“塔西佗陷阱”而交出的一份新的人民答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