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聯合國五家機構聯合發布2023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戴兵在報告發布特別會議上發言,呼吁國際社會將糧食安全置于國際議程的優先位置。糧食安全是國家與民眾生活的關鍵,確保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是推動“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 在中國,吃飯是人們生活的大事。糧食安全不僅關系著中國人民的飯碗,也關系著經濟社會的平穩運行。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實現全年糧食產量13731億斤,連續8年超1.3萬億斤。根據綠皮書預測,2023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將超過9萬億元,增長4%,糧食總產量將突破6.9億噸。通過這些數據,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糧食的大豐收,更感受到了奮進新時代、逐夢新征程的堅實底氣。 糧食安全是任何國家發展的根本保障。盡管面臨著來自自然災害和國際市場波動等多重挑戰,但務必始終堅守糧食安全這條底線,全力確保14億國人的飲食安全。為了擺脫天氣災害對糧食產量的沖擊,要不斷提升糧食生產技術,積極推廣新的種植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以科技支持農業生產。必須嚴守耕地紅線,加強農田建設,打造高品質標準農田,以確保糧食生產的穩定和提高產量。面對國際形勢的不確定性,要清楚只有掌握糧食安全的主動權,才能贏得發展的主動權。要持續關注糧食安全問題,加強科技創新和政策支持,努力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和質量,堅決保障國人的吃飯問題,確保國家的糧食供應充足穩定。 然而,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目前糧食供應仍然處于“緊平衡”狀態,保證糧食安全不僅需要增加供給,也需要節約消耗。對于每個人來說,我們要按需食用糧食,杜絕浪費,將節約糧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對于飯店而言,也應引導消費者按需點餐,承擔起相應的責任,真正杜絕糧食浪費。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糧食安全。 我們要在田野中種下希望,期待著豐收的到來。緊守糧食安全這根弦,需要打造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為保證大國糧倉的充實、應對外部不穩定因素提供強大的支撐。因此,要繼續強化自身優勢、補齊短板,采取有力的措施,進一步增加糧食產量,借助科技推動糧食生產,為現代農業注入更多的科技含量,實現高產糧田和優質糧食的生產,為糧食穩產增收提供保障。 糧食作為國家民生的基石,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為糧食安全貢獻一份力量。必須深入推進糧食安全戰略,守護好耕地,加強科技創新,將“藏糧于地”和“藏糧于技”落到實處,以此為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如此,才能真正做到糧食安全,為國家與民眾的共同福祉做出更大的貢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