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七七事變86周年,回顧那段漫長的時空,我們作為青年人要不忘國恥、銘記歷史,從那段歷史中汲取砥礪奮進的動力,賡續紅色血脈,以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擔當中華崛起的使命。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新一代的青年有幸見證國家興旺、盛世和樂,離不開那個時代無數英雄的奮起抗戰。革命先烈英勇就義、大無畏的精神是新時代青年人承繼的珍寶。李大釗、陳獨秀等人他們在風華正茂的年紀,用一腔熱血譜寫了壯麗的詩篇;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黃令儀院長為了“擦干祖國身上的恥辱”,傾盡一生。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更應該學習先輩無私奉獻的精神,堅守初心,不斷充實自己,讓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 新時代下我們擁有新生活,新時代的我們昂首挺胸、朝氣蓬勃,新時代的青年更該當自強,勇擔歷史重任。面對成功,我們要懷有謙虛之心;對待失敗,我們要以頑強的意志勇敢面對。青年要有一條道走到黑的意志,不達目的不罷休。陳獨秀曾說過:“天生我才,不敢擔當,就是失職。”新時代的青年勿要耽于享樂,要銘記歷史,明白“落后就要挨打”,新青年要成為時代的開路先鋒,腳踏實地,將自身價值在富強祖國,振興民族的隊伍中發揮到極致。 自強才能自立,創新發展才是硬道理。正所謂“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由鐵路工程師詹天佑,遠洋歸國,努力鉆研,開啟中國鐵路事業再到第一代航天人陳敬熊,不畏坎坷,攻克難題,為導彈安上“眼睛”,可見創新不僅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更是筑牢中國人的底氣,彰顯中國人的志氣。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當代青年人要始終保持一顆探索的心,勇于創新創造,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成為一名“有理想、有本領”的優秀青年,以實現發展的新機會和價值,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作出貢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如今雖硝煙已散,山河無恙,但中國人的流血與犧牲需要我們青年人時刻銘記。作為新時代的新鮮血液,主動作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闡釋青年人的豐富內涵,傳遞敢闖敢拼、挺膺擔當的向上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