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一屆全國農民技能大賽在山東省聊城市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農民技能大賽引發了廣泛熱議,這既是一場弘揚農耕文化、傳承鄉村技藝的博覽會,也是展現新時代農民風采的大舞臺,更是引發了全社會對當前鄉鎮振興背景下關于“新農人”的一系列思考。 “新農人”之“新”,新在思維視野。“新農人”來源多樣,由在外打工返鄉青年、掌握專業農業知識的學生、部分看好農村經濟前景的企業家等人員組成。不同于過去耕作傳統作物,信息遲滯、缺乏市場觀念的傳統農民,“新農人”們見識過外面廣闊的天地,他們了解消費者的喜好,掌握最新的潮流變化,能輕易地接受新事物、新方式。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新視野新思維給老舊的農村帶來了一次不亞于新文化運動的精神洗禮。當磨礪粗糙的手指開始嘗試著輕點屏幕完成訂單,當淳樸的鄉音笨拙地介紹起鮮嫩的瓜果,當彎曲的脊背努力扭起秧歌來招攬游客,奇跡的種子或許已經種下,飲露餐霞,等待一場夏雨,一夜清風,便可直參云霄。 “新農人”的發掘應當堅持五湖四海、不拘一格。“新農人”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著“領路人”、“破局者”的作用。在挖掘“新農人”的過程中,不能自我設限,提出太多硬框框。他們的價值在于源源不斷的新想法,敢闖敢拼的精氣神,善于學習努力求變的姿態。群眾最善于創造,拋開條框束縛的“新農人”總能叫人驚詫他們天才般的首創能力,辭去教師工作的章丘女孩韓瑩瑩怎么看也不像個“農業人”,然而就這個從沒下過地的文靜女孩,卻能把家鄉的蒲公英做出了新花樣,做成了藥材、面條、酒、茶等七八種產品,賣出了一年800萬的產值。頑石不經雕琢怎知內有美玉,只要是有心之人,都應海量納之,為鄉村人才發展注入不竭源泉。 搭建廣闊舞臺,助推“新農人”興農。“新農人”的成長發展離不開政策激勵、專業引導和要素保障。“新農人”的優點格外突出,但短板不容忽視,他們或許富于想法、善于創造,但往往謀劃發展偏于粗放,專業知識有所欠缺,特別是渡過創業初期后,即將踏上發展快車道時,往往因為缺乏大型團隊管理經驗、完善的企業架構、豐富的融資渠道而陷入發展瓶頸。這時候就需要政府部門、專業管理團隊、金融機構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學習培訓、行業交流機會,給予充足的政策保障、業務指導和資金支持,讓他們能踏上更高的舞臺,孵化出像“新希望”、“蒙牛”這樣領軍企業,帶動當地農民加入到“新農人”的隊伍中來,成為興農致富、振興鄉村的“生力軍”。 如果說鄉村振興是一首寫給未來的田園詩,那么“新農人”就是這首詩的詩意靈魂,或許他們的遣詞用句還有些稚嫩,但只要我們細心雕琢,用心呵護,終會成為一篇描繪美好鄉村的錦繡華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