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政法委在京發布2023年第二季度見義勇為勇士榜,共有50位勇士光榮上榜,引發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和廣泛贊譽。上榜的“勇士”們,不是從天而降的英雄,不是無所不能的超人,他們有的是外賣小哥,有的是中學教師,有的是東海漁民,也有的是救護員、村民……他們就是蕓蕓眾生中的普通一員。 凡人微光,鑄就人間大愛。在遇到一個垂危的生命、一個兇狠的歹徒、一個關鍵的時刻,他們義無反顧地挺身而出,挽救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守護了國家財產。“沒有英雄的國家不是一個真正的國家,沒有英雄的民族不是一個偉大而健全的民族。英雄的存在是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靈魂。”這些見義勇為的勇士毫無疑問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英雄。 人民有正義,社會有正氣,民族才會生生不息,國家才會興旺發達。中國自古就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義情懷,“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更是體現了古人的家國情懷。而今,見義勇為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但有的時候,面對弱者扶不扶、難者幫不幫、危者救不救等話題,社會的討論沸沸揚揚,冷漠圍觀與道義幫扶的碰撞,不斷撞擊著人們的心靈。網絡調查顯示,不少網友如果遇到危險情況,他們不敢或不愿意挺身而出,但看到英雄人物的事跡時,他們備受鼓舞。這些事情都更說明我們要大力弘揚新時代見義勇為精神,社會需要英雄的力量、模范的激勵。通過一個個鮮活的英雄事跡,讓更多人積極主動加入見義勇為的行列之中,不斷激發社會崇德向善的內生動力,讓凡人善舉成為時代風景。 挺身而出值得贊揚,舍己救人更需有保障。精心呵護好每一次凡人善舉,在社會溫暖的互動、善意的回饋中,形成愛心傳遞的磁場,在全社會形成向上向善的價值取向。從過去“扶不扶”的猶豫不決到現在“該出手時就出手”的執著堅定,離不開積極的輿論引導,更離不開政策支持和法治保障。我們看到,2019年3月通過的《民法總則草案》明確指出:見義勇為者出于保護他人法益的目的,可以采取施救行為,且在合理必要的情況下可以減輕或免除處罰。各地也出臺了相關政策保障、優待幫扶、獎勵激勵措施。讓“見義勇為”者免有后顧之憂。唯有如此,人人才能真正“勇為”更“敢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是需要英雄并一定能夠產生英雄的時代。”新時代新征程,更需要榜樣的力量。弘揚見義勇為精神,點贊凡人善舉,讓見義勇為的英雄精神成為時代發展的永恒底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