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6月28日簽署第六號、第七號主席令。其中,第6號主席令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于2023年6月28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主要包括明確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定位、原則和管理體制,系統規定無障礙設施建設、改造、維護和管理相關制度等內容。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積極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取得了顯著效果。但目前無障礙環境建設和管理仍存在一些困難和薄弱環節。尤其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社會老齡化的加劇,老舊小區沒電梯下不來、公交車有臺階上不去、走盲道不貫通、新科技不會用等新的“障礙”接踵而至,這些問題的存在,反映出當前無障礙環境建設整體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尚不匹配,與人民群眾的需求還有差距。 無障礙的環境建設需要立法護航,這部法律在現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積極適應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從設施建設、信息交流、社會服務等方面,全面系統地對無障礙環境建設主要制度機制作出規定,是從關心無障礙設施建設和管理,到全方位的無障礙軟硬件環境建設的深化,是保障殘疾人、老年人、傷病人等有特殊需要群體,爭取公平均等機會、融合共享社會生活的重要前提,體現了全社會對殘疾人、老年人等社會成員的更多關愛。 無障礙的環境建設需要觀念無障礙的支撐,目前不少地方盲道常被各類車輛占用;部分公民不允許導盲犬進入公共場所;有些場所未設置坡度輪椅無法進入;有的場合只支持線上支付等等現象,都暴露出當前社會對殘障人士的接納尚不充分。而這存在的一處處“無形”的障礙,都會導致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無法順利出行。無障礙觀念的轉變,迫在眉睫。殘障人士、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渴望像健全人一樣出入商場、圖書館、電影院,需要得到平等的對待。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懷著一顆理解、包容的心,真正地尊重、關心、幫助特群體,盡可能地為他們消除障礙,讓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也要意識到步入老齡化社會,如遇到負重、傷病或意外等情況,健全人同樣需要使用無障礙設施,無障礙環境建設是服務所有人的。 社會無“礙”,人間有愛。無障礙環境建設已然有法可依,下一步要加快相關配套設施建設,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和公眾廣泛參與,切實提升特殊群體的出行體驗和生活質量,幫助殘疾人、老年人等有需求的社會成員走出家門,促進全體社會成員平等、充分、便捷地參與和融入社會生活,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