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我,當不負時代所托。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黨的青年工作放在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把青年緊緊凝聚在黨的周圍。黨的二十大報告發出號召:“廣大青年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作為新時代青年黨員,在七一這個特殊的日子,我們要在擊鼓催征的動員號角中,牢記囑托、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在思想旗幟的引領下,堪當時代信任的“后浪”。 崢嶸歲月,戰歌嘹亮。一百多年前,那群胸懷激蕩的青年在嘉興南湖紅船上種下的希望火種,在神州大地上形成了熊熊火炬,帶來了溫暖和光明,一代代中國青年高舉這把思想火炬,把自己的理想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連。放眼今朝,抗疫一線上一大批“逆行者”的義無反顧,脫貧攻堅戰上奉獻美好青春的青年榜樣,科技創新領域勇攀高峰的青春力量……實踐證明,中國的發展離不開青年的奮楫爭先,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當“青春之我”與時代潮流“同頻共振”,就能踏浪走來,成為翻涌在潮頭的巨浪。 然而,近年來,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百年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受其影響,“躺平青年”、“佛系”等詞匯一度成為部分年輕的標簽。不可否認,在實干家稱霸的時代主流中,還存在些許“投機派”,但“國家不可一日無青年,青年不可一日無覺醒”,我們該看到的是放棄焦慮后的平和姿態,是嗟嘆抱怨后的奮起直追,是迷茫探索后的回歸照正軌。滄海橫流,方向英雄本色。既然在年輕一代摸索創新的路上,注定要經歷挫折與考驗,不如抓住機遇,奮力拼搏,“勇往奮進以赴之,癉精瘁力以成之,斷頭流血以從之”。 青年何為?要想接過時代的“接力棒”,擔起國家復興的重擔,要不負使命,勇立潮頭。作為青年一代,我們要堅定理想信念,“淬煉”思想,“提純”黨性,發自內心地喊出“清澈的愛,只為中國”。不僅要深入學習理論知識,把握世情國情黨情的新變化,還要將之轉化為推動工作的思想武器;要深耕基層“沃土”,深入群眾,積累經驗,腳踏實地,懷有夢想,以習總書記在梁家河的知青歲月為典范,沉下心,俯下身;要點燃奮斗“火炬”,不畏艱難險阻,勇于迎難而上,以滿腔熱情在各個領域浮現出青春和智慧,在奮斗中播撒奮進種子。 風好正是揚帆時,奮逐浪天地寬。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恰同學少年”,我們要保持“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的奮進姿態,與時代同心同向同行,以“黨旗所指,青春所向”的“赤誠之心”,唱響時代最強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