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閉幕,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強調,黨和國家事業(yè)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青春與使命同行,奮進與榮光相伴。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生逢其時、重任在肩,當以實干的決心、攻堅的勇氣、行動的自覺,書寫青春奮斗篇章。 克服“做虛功”,做勤學篤行的實干派。習近平總書記講:“事業(yè)發(fā)展沒有止境,學習就沒有止境。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青年干部須時刻保持本領恐慌的危機感、抓好學習的緊迫感,堅持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大興學習之風,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闊新眼界,使專業(yè)素養(yǎng)和工作能力跟上時代的節(jié)拍。“為學之實,固在踐履。茍徒知而不行,誠與不學無異”。要大力弘揚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作風,大興調研之風,在干中學、學中干,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善于從群眾角度思考問題,善于從急難險重中破難題,善于在優(yōu)勢中強發(fā)力,善于在挑戰(zhàn)中抓機遇,以肯干事的擔當、會干事的能力、干成事的本領,爭做新時代的實干者、奮斗者、拼搏者,跑出高質量發(fā)展“加速度”。 拒絕“推脫繞”,做闖關奪隘的攻堅派。孟子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越是艱苦的環(huán)境,越能磨練品質和毅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而要靠全體人民實干拼搏出來。基層是個“練兵場”,青年干部想要干事,就必然有難題,每個問題都是硬骨頭,每個任務都是攻堅戰(zhàn),必須要有充分思想準備,不能一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一遇到問題就“繞道走”、一遇到矛盾就“懵了圈”。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青年干部要不以事艱而無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知重負重,當攻堅克難的奮斗者、不當怕見風雨的泥菩薩,能挑“重擔子”、敢啃“硬骨頭”,埋頭苦干,砥礪前行。 破除“慵懶散”,做立說立行的行動派。幸福不會從天降,美好生活靠勞動創(chuàng)造。回顧歷史,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從積貧積弱邁向繁榮富強,正是無數共產黨人以家國天下為己任,前仆后繼,在荊棘叢中殺出一條復興之路。新時代呼喚只爭朝夕的行動者、開拓者、奮進者,拒絕拖延者、徘徊者、旁觀者。青年干部要強化“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效率意識、責任意識,做到今日事今日畢,明日事今日計,決不能在等待觀望中耽誤落實、在按部就班中放緩落實、在推諉扯皮中拖延落實,確保每項工作、每個環(huán)節(jié)都不間歇。要堅決打破不慌不忙的節(jié)奏和不上不下的心態(tài),把“立說立行”作為一種常態(tài),不等、不停、不看,任務一布置馬上就落實,務必做到“零停滯”“零延誤”,以頂格的標準、滿格的狀態(tài)、真格的舉措,全力以赴,創(chuàng)造無負時代、無負歷史、無負人民的業(yè)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