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視調查研究,是我們黨在各個歷史時期做好工作的“傳家寶”,也是我們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習近平總書記在《之江新語》一書中寫到,“細”,就是要認真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深入分析問題,掌握全面情況。人民群眾中蘊藏著治國理政的智慧,以細致入微的調查研究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是我們黨貫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關鍵路徑。廣大黨員干部需磨煉精“細”之功,夯實調研功底,永葆為民情懷,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溫度。
精“細”調研應以察實情為基礎。調查研究好比烹飪美食,掌握火候、拿捏分寸很關鍵,倘若“研”過其實,掩飾真相,未必會贏得民心。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調查研究不能搞浮光掠影、人到心不到的蜻蜓點水式研究,這也說明調研工作中求真務實的重要性。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很多年輕干部都是剛從“校門”邁入“機關門”,尚未擺脫理論脫離實踐的思維,缺乏對民情民意的了解,這就需要廣大黨員干部放下架子、撲下身子、丟掉面子、邁開步子,跳出舒適圈,踏遍村中每一條巷道,訪遍村中每一戶人家,練出“鐵腳板”,真正觀民意重細節,把情況摸實摸透,積極掌握第一手資料,自覺問計于民,問需于民,拉近與群眾的距離以贏民心。
精“細”調研應以求實效為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入地方考察調研,躬親實踐,以身示范,對于重大事件,廣泛聽取各領域各階層人士意見和建議。很多時候,眼見也未必為實,還需通過大腦思考,去偽存真,才能把握事物本質和發展規律,調查研究方能細致入微,更有實效。在調研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疑難雜癥”,廣大黨員干部要有釘釘子精神,敢于正視問題、直擊弊端,廣泛征集群眾意見,緊密聯系“國之大者”和“民之關切”,著力解決調研工作中的難點和堵點,切實把調查研究成果轉化為推進工作、戰勝困難的實際成效,涵養“名必有實,事必有功”的調研自覺,讓百姓暖心更暖情。
精“細”調研應以好作風為保障。做好調查研究,考驗的是工作作風,厚植的是人民情懷。現在,一些地方和機關調查研究“裝樣子”“走場子”等問題比較嚴重,這樣不僅解決不了民生問題,還容易帶偏決策,必須堅決杜絕。調查研究是一種手段,更是一種作風,黨員干部必須要有過硬的作風作保障,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通過調研作風這面鏡子,向群眾展現堅持實事求是的崇高風范。同時要與百姓敞開心扉,把姿態放低,把研究做實,以勤學善思的作風完整掌握群眾的所思所盼,讓調研成果普惠百姓、調研結果更有溫度。
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大興調研之風,以“繡花”之功做細基層調研,注重調研實效,多察實情,多解難題,提升調研溫度,把調研工作做深做實,更好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向前發展。
|